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 正文
商南“三个三”狠抓就业扶贫工作
索 引 号 01606072-9-30/2021-0513013 发布机构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1-04-26 00:00
名  称 商南“三个三”狠抓就业扶贫工作

近年来,商南县紧紧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强化举措,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做到“三个到位”,夯实就业工作基础。坚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做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就业扶贫顺利开展。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商南县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专门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坚持将就业扶贫工作与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制定印发了《商南县创建就业扶贫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商南县就业扶贫三年规划》等多个方案,出台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确保了全县就业扶贫工作高位推动、高效开展。调查摸底到位。抽调160余名工作人员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及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将摸底采集、调查统计的贫困劳动力资料逐一分类、研判分析,建立了2.9万人的县镇村三级“实名制”就业台账,对全县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做到了精准掌握、心中有数。广泛宣传到位。充分利用下发宣传单、网络宣传、微信、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各种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印制了《就业创业服务指南》《就业扶贫手册》等资料,及时下发到贫困户手中,极大地提高了就业扶贫政策知晓率。

二是落实“三项举措”,持续扩大创业就业。坚持把劳务协作、公益岗开发和组建劳务组织作为就业扶贫的有效举措,千方百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各类就业岗位。深化劳务协作。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建立劳务基地21个,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就业。与10家人力资源公司建立协作机制,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40场次,网络招聘27场次,“点对点”输出1513人,年均转移就业2.1万人次,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巧抓公岗开发。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开发聘用、动态管理等长效机制,在81个县级包扶部门、69个贫困村和1554个村民小组,开发6类公益性岗位,安置6105名“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有效促进了“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组建劳务组织。在全市率先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建立了劳动力信息、岗位需求信息、就业帮扶纪实“三本台账”,实现了用工组织和富余劳动力之间的信息精准对接。在全县10个镇办组建劳务合作组织120个,成立劳务队421个,与293家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劳务供需合作机制,组织6392名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吸纳3015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使劳务输出由体能性转向技能性,实现了由“无序”向“定向”转变。

三是创新“三种模式”,提升创业就业水平。我们在持续扩大就业创业的基础上,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就业模式,促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创新服务方式。面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创新推行“互联网+培训+就业”模式,建成“智慧就业”平台,开展24小时线上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就业帮扶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创新培训形式。根据龙头企业、培训机构和人力资源公司需求,创新开展网上订单定向式培训,做到人岗相适、定向输出,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精准对接。目前,累计开展“线上培训”8726人次,“订单定向式”培训班151期6150人,开展“送工入企”活动33场次,打造了“商南焊工”“商南电工”“商南家政”等劳务品牌。创新就业模式。积极探索推行“政府推动优服务、园区牵动拓市场、企业带动提质效、贫困户联动促增收”新路径,形成了“创业园区+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模式。建成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个、县级创业基地15个、县镇创业中心11个,带动340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商南县政府办 操俊)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