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丹凤县选准路子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
索 引 号 01606072-9-30/2020-0427002 发布机构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0-04-27 00:00
名  称  丹凤县选准路子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

丹凤县武关镇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批示的发祥地,如今该镇南坪村党员魏万林,利用全县每年产生的约10万吨核桃壳、山茱萸核的废弃物,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建成了年产1万吨活性炭的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同时,他还利用活性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发展反季节蔬菜、香菇等产业,带动贫困户获得了土地租金、扶持资金入股分红、企业务工多项收入,走出了一条以贸促农、以工带农、以工富农的新路子。

丹凤县结合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等方式,因地因业制宜,鼓励基层创新,项目资金与贫困户脱贫致富精准对接,探索“产业带动型”“项目拉动型”“资产资源收益型”“新型合作型”“服务创收型”等发展路径,着力构筑党建领航、发展集体经济、力推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商镇保定村党支部立足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支部牵头领办企业,投资40余万元,成立了丹凤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儿童游乐场、游泳馆、羽毛球场、网球场、高端民宿、丛林拓展训练基地及秦岭健身步道等项目,全村村民实现年人均分红600元以上,102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做优做强“精品景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品牌。

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龙驹寨街办赵沟村党总支积极实施移民小区党建“凝心暖心”工程,探索“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的小区治理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连心代办、教育惠民、医疗保障、服务优化、治安净化、就业扶持”6项行动,在家门口办起了社区工厂,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开发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192个,让小区居民就近实现增收。

为了克服单一种植养殖收益局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丹凤县引导农民以耕地、林地承包经营和宅基地使用等权益,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逐项量化、签订合同,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参与股份分红。为38个贫困村注入3000万元激活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将铁峪铺镇东川村等6个村300个双孢菇大棚折股量化到731户贫困户参股经营;以城镇景区化、乡村景观化、产业绿色化“三化联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35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耕地、林地、房产等入股成为股东,实现了园区变景区、农房变商房、资金变股金的完美嬗变。(黄平)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