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606072-9-30/2021-1009002 | 文 号 | 商政办函〔2021〕69号 | ||
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1-09-03 00:00 |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名 称 |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种 | 商政办函〔2021〕69号 |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商洛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商洛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域思维、全域谋划、全域整治、全域推进、全域提升”的要求,全力打造秦岭山水乡村,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边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两年行动(简称“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时间范围
从2021年8月开始至2023年6月结束,在全市1区6县和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98个镇(办)1295个行政村和社区,实施“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开展“六清六推进”活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六清”,即:三类人底子帮扶措施清,基础设施弱项提升工作落实清,公共服务漏点补救清,治本之策提升举措清,保障性政策精准落实清,信访舆情防范处置清;“六推进”,即:推进产业振兴提质增效,推进人才振兴插翅添翼,推进文化振兴凝聚合力,推进生态振兴美丽宜居,推进组织振兴领航腾飞,推进巩固成果强基固本。
2.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脱贫人口就业产业帮扶,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着力提高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提升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配合做好国家和省上后评估工作。
3.强化工作任务落实。建立工作例会和调度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半月开展一次调度,定期研判分析形势,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常态化督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对照后评估要求,逐村逐户全面筛查存在问题,逐条逐项排查整改,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在日常,确保国家和省级后评估不出问题。
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单位: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二)建设秦岭山水乡村
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打造秦岭山水乡村为目标,聚焦“六清”(清道路、河道、街巷、庭院、圈厕、田园),实施“六治”(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棚圈乱搭、车辆乱停、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实现“六无”(全域无垃圾、无污水、无塑料、无污染、无危房、无焚烧),全力打造视觉美丽、心灵舒畅的环境整治升级版。
2021年底前,环境整治大见成效,物品摆放整齐,村庄干净整洁,村容和谐优美。2022年后,健全机制、总结经验、复制模式、巩固成果,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宜居,农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高。
1.生活垃圾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分类处理、无害处置、减量消解、日产日清,清理死角盲区,实现全域无垃圾。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2.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全域污水PPP项目和中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区分类治理,完善村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污水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治理污水乱泼、乱倒、乱排、乱流现象,实现全域无污染。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市环境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3.卫生厕所普及。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行“四级两账五步走”工作导引,抓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问题摸排整改,确保问题厕所整改清零、改建厕所无蝇无臭、群众满意。村庄公厕管理实行“所长制”,实现清扫及时、干净卫生。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4.河道沟渠治理。推进“河长制”,集中清理河面废弃漂浮物、河道障碍物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垃圾,严禁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厕所、圈舍,清淤疏浚房前屋后沟渠,实现河道沟渠干净通畅、水流清澈明净、水质洁净达标。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5.房屋院落洁净。开展卫生示范户星级评比,引导农户落实“四净一规范”要求,打扫房前屋后、屋内屋外卫生,规范整理户内外杂物,整齐码放柴草农具,实现居室干净、厨房洁净、厕所卫生、院落整洁,无垃圾、无积水、无杂物、无死角。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6.民居特色提升。科学划定村庄类型,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鼓励群众统一建筑格调,打造特色民居。梳理拆除危房和无保护、修缮利用价值的老旧住宅,集中清理拆除长期无人居住、无人修缮、无产权归属的废弃房屋及残垣断壁,全面清理村内巷道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建设花园、菜园、游园,根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消除颓败景象,积极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村庄建筑整齐整洁、彰显文化风脉。
牵头单位:市资源局、市住建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7.农业面源治理。加强畜禽养殖管理,集中治理人畜混居、畜禽乱放乱跑、粪污乱排乱堆现象。健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设施,努力实现畜禽粪污就地消纳、就近利用。全面清理收集废旧农膜,严禁秸秆焚烧,全力打造绿色美丽田园。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8.线缆落地整治。实施老旧电网升级改造和智能化提升,集中开展线缆整治行动,彻底整治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空中蜘蛛网”问题,实现规范线路布局、线杆整齐归并。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市资源局、市住建局、国网商洛供电公司、地电商洛分公司、电信商洛分公司、移动商洛分公司、联通商洛分公司、广电网络商洛分公司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9.村容村貌提升。村庄道路划线设标,车辆停放规范有序,设施设置科学合理,村庄立面干净整洁,村庄文化墙、村规民约公示牌风格统一、整齐有序、美观协调。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文旅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10.社区广场整洁。严格规划管理,整治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行为,规范集贸市场经营;健全乡村公共服务场所卫生保洁机制,完善保洁设施配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长效化、精细化、制度化保洁管理。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11.乡村绿化建设。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标准,实施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和村庄周围片林建设,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5%以上,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美景。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以非贫困村道路为主攻方向,摸排底子,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进度时限,加强项目争取、实施和技术指导,推进乡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
1.道路硬化。实施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工程,2021年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和30%的建设任务,2022年底前完成后续70%的建设任务,2023年6月底前巩固提升。
2.道路提升。对已硬化的通村道路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对村内主干道和人口密集区道路进行亮化,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学校、人口密集路段增设安防设施、标志适度配套,对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构)筑物和违法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设施进行拆除。
3.道路养护。落实“路长制”,县乡道每季度开展一次路面病害排查和修补工作,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率达到75%以上。全面清理农村道路沿线两侧杂草、杂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障碍物等,实现道路两侧、路面落叶、垃圾、积水“一眼净”。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林业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
三、实施步骤
(一)摸底动员阶段(2021年8月27日至8月31日)。各县区和各项行动牵头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深入开展乡村道路排查摸底,各级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各县区和各包抓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全面组织实施,牵头部门强化督导检查考核,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按期全面完成两年行动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各县区、商洛高新区要于2021年9月10日前向市交通局上报村组道路硬化提升计划任务。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县区和各项行动牵头部门对“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落实情况及成效进行系统总结,完善和建立符合商洛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实现村庄环境常年干净整洁、农民爱护环境意识明显提升,乡村文明生活新风普遍形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李育江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军、市政府办督查专员陈昌兵和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县区政府县区长、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等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和市级各部门要把“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一周专题研究一次。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和市级各部门每半个月要向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镇村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发动群众,倒排工期,下茬狠抓,创新推进。
(二)建立包抓机制。实行市级部门包抓镇办乡村道路建设制度,乡村道路建设县区是实施主体,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协助争取村组道路建设资金、督导进度等工作;市级部门包抓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实考硬奖。自然村组道路增植绿化、太阳能路灯亮化分别由林业、发改、住建部门负责,抓好技术指导、项目争取、督导评比等工作。
(三)加大宣传引导。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利用“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全面宣传行动阶段性成效、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曝光工作不力的反面典型。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展“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共同体。
(四)强化投入保障。实施以工代赈,推行一事一议,采取项目补一点、财政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对“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根据工作情况,每年给予奖补,促进行动深入开展。
(五)强化督查评比。完善督查、通报、整改、约谈、问责责任链条,市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研究推动工作。设立举报投诉热线,开办光荣榜和曝光台,弘扬正能量,曝光脏乱差。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和群众举报,市“两边一补齐”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彻查到底、核实清楚、整治到位,确保群众满意。要制定考评办法,定期督导考评,对县区和镇办进行排名,年终评比通报,以鲜明导向激励和推动全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有序有效开展。
附件:1.商洛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全域推进工作标准
2.商洛市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十条指引
附件1
商洛市“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全域推进工作标准
项目 |
序号 |
指标 |
建设标准 |
县乡 道路 |
1 |
管护 |
①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 |
②优良中等路率达到75%以上。 |
|||
③水毁路段及时修复。 |
|||
④道路平整、完好、通畅、干净。 |
|||
⑤路面无垃圾、无坑槽,水沟畅通无淤塞。 |
|||
村组 道路 |
2 |
硬化 |
①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5%。 |
②路基宽≥4.5m,路面宽≥3.5m,水泥混凝土厚度≥18cm。 |
|||
③每隔300m设置错车道1道,安防、标志适度配套。 |
|||
3 |
绿化 |
①路侧充分绿化,苗木丰富,间距合理,乔灌结合,不杂乱。 |
|
②路肩绿化每4米栽植绿化树木,树径≥6cm。 |
|||
③采用本地适种的树种,做到应绿尽绿,无死角,无杂草。 |
|||
4 |
亮化 |
①村内主干道、人口密集区科学设置太阳能路灯。 |
|
5 |
管理 |
①落实“路长制”,路面和路灯得到有效管护。 |
|
②道路管理实现“畅、洁、绿、美、安”的目标。 |
|||
③临水、临涯、急弯陡坡、学校、人口密集路段增设安防设施。 |
|||
生活 垃圾 |
6 |
机制 |
①“六有机制”健全。 |
②乡村全域无垃圾。 |
|||
7 |
制度 |
①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四清一责任”制度。 |
|
②建立治理、排查、整治和监测四个清单。 |
|||
③公用垃圾桶“日产日清”,定期消毒,无臭无蝇。 |
|||
8 |
设施 |
①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完善。 |
|
②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规范运转。 |
|||
9 |
管理 |
①生活垃圾统一管理、分类处理、定点堆放、集中收集、无害处置、减量消解、禁止焚烧。 |
|
②河道、公路沿线、村庄公共区域无散落生活垃圾、无堆放建筑垃圾。 |
|||
③无法及时清运的封闭管理,达到不外溢、不散落。 |
|||
生活 污水 |
10 |
设施 |
①村内道路两侧合理设置排水渠、埋设排水管道。 |
②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完备,雨水排水通畅。 |
|||
③无污水坑、污水滩、污水横流现象。 |
|||
11 |
制度 |
①生活污水设施规范运行,第三方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建立。 |
|
②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
|||
12 |
治理 |
①村民生活污水与厕所污水分别处理,生活污水排入污水收集管网,厕所污水合理处置。 |
|
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整治。 |
|||
河道沟渠 |
13 |
环境 |
①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无漂浮物,无淤泥、杂草堆积。 |
②桥涵桥洞桥面整洁、沟渠干净通畅、水流清澈明净,无漂浮物,岸边无堆放垃圾。 |
|||
③河道沟渠内无影响行洪的堆积物,无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
|||
14 |
制度 |
①实行“河长制”。 |
|
②落实河长和河道保洁人员及巡河人员。 |
|||
15 |
治理 |
①河道卫生常态化巡查。 |
|
②河面废弃漂浮物、河岸垃圾、河道障碍物及时清理。 |
|||
③河道无污水直排、垃圾倾倒等行为,水质达标无污染。 |
|||
房屋院落 |
16 |
居室 |
①居室整洁美观。 |
②门窗干净。 |
|||
③厨房洁净整齐。 |
|||
17 |
厕所 |
①厕所有墙、有顶。 |
|
②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 |
|||
③马桶、洗手盆无污渍、无异味,及时打扫,干净卫生、无蛆无蝇。 |
|||
18 |
庭院 |
①庭院不随意堆放杂物,衣物晾晒整齐。 |
|
②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摆放整齐。 |
|||
19 |
畜禽 |
①家禽家畜圈养。 |
|
②庭院地面无粪土、垃圾、污水。 |
|||
③宠物饲养有专门区域,无异味、不扰民。 |
|||
20 |
垃圾 |
①庭院设有垃圾收集袋或简易垃圾桶。 |
|
②生活垃圾及时入袋入桶。 |
|||
③农户达到“四净一规范”(卧室净、厨房净、院内净、个人卫生净、院内物品摆放规范)。 |
|||
农业生产 |
21 |
养殖 |
①畜禽养殖管理规范。 |
②无人畜混居、畜禽乱放乱跑、粪污乱排乱堆现象。 |
|||
③病死畜禽及时无害化处理,不随意丢弃。 |
|||
22 |
废弃物 |
①废旧农膜集中收集处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规范摆放。 |
|
②禽畜养殖粪污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 |
|||
卫生改厕 |
23 |
户厕 |
①选择适宜卫生厕所模式。 |
24 |
公厕 |
①村庄公厕管理实行“所长制”。 |
|
②墙面无广告、地面无烟头,马桶、洗手盆无污渍。 |
|||
③室内干净卫生,无异味。 |
|||
25 |
改厕率 |
①整村推进村卫生厕所改厕率达85%以上。 |
|
②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置,实现资源化利用。 |
|||
民居提升 |
26 |
规划 |
①村庄门楼景观清新自然,不盲目仿古复旧。 |
②巷道布局合理、标线清晰,车辆停放规范有序。 |
|||
27 |
特色 |
①巷道标牌、群众门牌格式统一。 |
|
②民居建筑风格统一,色调协调,特色鲜明。 |
|||
28 |
清理 |
①废弃房屋及残垣断壁及时拆除。 |
|
②无颓败景象。 |
|||
线缆落地 |
29 |
强弱电 |
①实施弱电落地项目,移除弱电线杆、支架。 |
②强电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 |
|||
30 |
线缆 |
①路灯、线杆排列整齐。 |
|
②无“蜘蛛网”现象。 |
|||
③“五线”(移动、联通、电信、广播电视和电线)隐藏归并。 |
|||
村庄绿化 |
31 |
村庄 |
①村庄周边建有乔灌结合的环村林带。 |
②村内河道、水渠、水塘周边建有统一品种(倡导月季)、特色鲜明的花卉景观长廊,形成特色植物景观。 |
|||
32 |
广场 |
①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性活动广场、空地建有小型园林景观。 |
|
33 |
格局 |
①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5%以上。 |
|
②形成“环村有林带、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美丽乡村格局。 |
|||
文化塑魂 |
34 |
设施 |
①村内沿街宣传栏、文化墙等统一设计、统一管理,设置规范合理。 |
35 |
宣传 |
①村内文化墙、宣传栏,宣传内容向善向好,弘扬正能量,传承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村庄规划 |
36 |
布局 |
①村庄布局合理。 |
②体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 |
|||
③能够实现规划科学管控。 |
|||
37 |
规划 |
①村庄规划与产业发展、村民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人居环境整治、文化风貌、防灾减灾、近期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 |
|
社区广场 |
38 |
设施 |
①社区道路、巷道道路、公共场所合理安装路灯。 |
②照明设施有专人管护,亮灯率达到100%。 |
|||
③环卫设施完好,垃圾桶加盖。 |
|||
39 |
环境 |
①村民活动广场、幸福院、卫生室、便民超市等公共场所卫生干净,环境整洁。 |
|
②广场道路平整,路面无垃圾、杂物,下水道通畅,沟渠、绿化带等干净、无杂物。 |
|||
40 |
管理 |
①有专人负责定时清扫、保洁。 |
|
②路面、墙面等公共设施无乱喷、乱贴“牛皮癣”现象。 |
|||
③宣传标识无乱贴、重贴、乱涂乱画现象。 |
附件2
商洛市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十条指引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精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明确我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千村一面,坚决防止出现破坏乡村风貌、偏离乡村主题、搞盆景和浪费资金的负面现象,特制定以下十条指引,请认真遵照执行。
1.不砍古树大树、不填水塘,不破坏地形地貌。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乡村风貌。
2.不使用大理石、镜面石材、艳色材料及其他昂贵建材用作铺装或建筑物构件。宜凸显乡情,选用当地易于获得的石、竹、木等建材,与农村风貌吻合。
3.不使用原色不锈钢、PVC塑料等与农村风貌不符的材质用作栏杆或建筑构件。宜材质协调,建筑材料的色彩、材质应与建筑物风格相协调。
4.不建设大面积硬化场地和非生态型停车场。宜合理布局公共活动场地,控制铺装面积。宜采用透水砖、透水沥青、黑色混凝土等材料,铺装推行嵌草(树)式、透水施工等生态化工艺,体现“小而精、小而美”。
5.不种植胸径超过20厘米的大规格树木(个别重要节点除外)和不易养护的花草(整形灌木、盆景和需定期栽植的时令花卉、花海等)。宜种植本土树种、乔木、果树和多年生花草、爬藤类绿化。
6.不新建高度超过1米的非功能性实体围墙,围墙改造后实体墙部分不得超过60厘米,总高度不超过1.6米。宜采用通透式围墙,与周边环境协调,倡导矮墙、绿篱,使用乡土材料。
7.不对河道(池塘)、山坡作非生态驳坎或“三面光”硬化(如使用混凝土、块石灌彻等硬质不透水材料)。宜自然护坡,生态通透,保持自然水土环境,保护塑造乡村风貌。禁止在河道、池塘内随意设置栈道(桥)、亲水平台。
8.不得未批先建,禁止一切未经规划设计和审批的乱建乱拆行为,不拆历史建筑,不拆传统民居。宜遵循规划,合法建设,保护历史建筑,延续乡村历史文脉。
9.不过度使用墙绘和乱写乱挂标语口号。宜严格控制墙绘,描画要有当地主题、乡味和美感,色彩协调,恰到好处。
10.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不搞过度人为造景(如无历史渊源的仿古牌坊、廊桥、长廊、石亭以及其他华而不实的工程、大块景石等)。宜布局有道,实用实效,节约节制,保留乡村肌理和文化传承,防止过度建设、铺张浪费、画蛇添足,打造干净整洁、生态自然、惠民适用、舒适健康的美丽乡村。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