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市政府办文件 ->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 01606072-9-30/2020-0731001 文  号 商政办发〔2020〕17号
公开目录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20-06-02 00:00
发布机构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名  称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激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动能和消费潜力,加快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文旅活市”,依托商洛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文化商洛”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载体,深入挖掘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更加优化,打造商於古道生态文化旅游走廊、秦岭山水风情休闲走廊、秦风楚韵旅游体验走廊,持续叫响做实“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两块金字招牌,奋力谱写商洛文化旅游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二、主要任务

(一)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1.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入挖掘商洛特色文化资源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创新性利用,使无形的优秀文化成为有形的旅游产品。全面统筹文物资源、文化艺术事业、文化艺术产业、非遗和传统民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市县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资源的利用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旅游功能。在主要景区和度假区设立非遗工坊,推动非遗进景区、度假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到2022年,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至少建成1个常态化演出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2.打造三条精品旅游走廊。按照“一区三走廊”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坚持城景一体化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商州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沿丹江夜间经济带和以周边沟域为补充的旅游业态集群,不断增强商州旅游中心引领作用。加大丹凤棣花古镇、洛南仓颉小镇、商南阳城驿等建设力度,深入挖掘驿站文化,持续推进商於古道文化景区项目建设,打造商於古道生态文化旅游走廊。深入挖掘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等水体项目旅游功能,推进塔云山、木王山、洞天福地、牛背梁等山水景区品质提升,打造秦岭山水风情休闲走廊。持续提升江山、天竺山、漫川古镇景区,加快商洛印象、丰阳印象、漫川人家等项目建设,打造秦风楚韵旅游体验走廊。

3.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做好景区科考价值发现、特色文化挖掘、现代科技应用,积极推进景区加演艺、加游乐、加康养、加度假,不断提升景区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推进4A、5A级景区创建,扩大高A级景区数量。到2022年,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20家,各县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不低于2家。

4.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引导4A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精品旅游线路沿线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商洛样板。鼓励各县区结合“空心村”改造,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村、旅游度假村。健全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5.支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抢抓高铁经济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推进抚龙湖医养结合体、天竺山养生度假小镇等康养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打造集医、康、养、游、研、居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综合体,提供养身、养心、养神等多类型康养旅游产品。将休闲度假和养生保健有机融合,推进牛背梁、漫川关等旅游度假区康养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2022年,力争成功创建2家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不少于10个康旅融合发展示范点。

6.有序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抢抓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机遇,深入挖掘商洛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推进商州北宽坪、丹凤庾家河、商南前坡岭、山阳漫川关、袁家沟等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做好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挂牌立碑工作。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相结合,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推进红色旅游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使红色旅游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红色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到2022年,力争打造10个红色旅游景点。

7.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完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构建精品景区点缀、风景廊道联通、田园风光衬托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生物医药、地质矿产、文化遗产等自然社会资源,建设类型多样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展好研学旅行活动。鼓励具备条件的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和农村公路沿线试点设置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台和A级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积极推动景区周边干线公路及景区连接线建设,开通至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房车露营、低空旅游、山地户外、冰雪运动等体育旅游业态,持续办好环秦岭国际自行车赛等精品赛事。

(二)强化消费要素保障

8.引导住宿业多元化发展。坚持星级酒店和民宿等住宿形态同步发展,实现住宿业品质全面提升。各县城区以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积极发展星级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和连锁快捷酒店。各精品景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周边,以发展精品民宿、休闲农庄、房车营地等住宿新业态为重点,推动住宿设施文创化、品质化、差异化发展。结合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丰富旅游住宿设施供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强化住宿业行业自律,开展民宿和农家乐星级评定及“最美住宿企业”和“最美民宿”评选,推动住宿业结构优化和形象提升。

9.推进餐饮业特色化发展。强化对商洛传统风味小吃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商芝肉、大烩菜等商洛传统美食和十三花、八大件等非遗菜品的研发推广力度。定期举办特色美食大赛,开展“名店”“名菜”“名师”评选活动,推出“名优特”商洛菜榜,不断扩大商菜知名度。积极引进符合来商游客需求的特色菜系和餐饮连锁企业,形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餐饮供给体系。结合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打造建设一批美食街区和餐饮集聚群。到2022年,认定一批餐饮技艺传承人,打造一批知名旅游餐饮企业,引进一批国内特色菜系和连锁餐饮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种100个、核心菜品20个。

10.鼓励文旅商品创新化发展。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艺术、生物医药、农林特产等资源,大力发展“特、强、精、优”文化创意商品、药材保健产品、农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商洛符号的旅游商品。依托旅游公路服务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大型商业中心以及星级酒店,设立商洛文旅商品销售展示专区、专柜,健全文旅商品销售体系。结合市县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建立文旅商品线上销售平台,提升销售收入。坚持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文创产品设计赛,扩大品牌影响力。到2022年,全市旅游商品研发销售重点企业达到10家以上,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商品品牌达到10个以上,发展畅销旅游商品30种以上。

11.丰富文化娱乐产品供给。根据地方资源条件和文旅市场发育程度,开发规模适当、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专题演出、室内剧场、夜间秀场、民俗节庆等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持续打磨提升一批山地运动型、儿童游乐型、水上体验型、拓展训练型主题游乐产品,支持农事采摘、亲子娱乐、土地认领、自助农场等创新娱乐体验项目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娱乐需求。探索引进大型主题乐园,提升我市娱乐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在城区大型商业综合设施设立涵盖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游戏游艺、电子竞技等多种经营业务的城市文化娱乐综合体。

(三)优化文旅消费环境

12.规范景区门票价格。稳妥有序推动国有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持续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促进国有景区回归公益属性。支持景区间推行景区联票制度,延长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制定完善“旅游年票”等景区、游客多赢的惠民新政策。鼓励A级景区和文化旅游演艺活动推行淡季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

13.创新消费惠民形式。加大与中国银联等金融机构合作力度,鼓励国有旅游企业发行依法依规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加快推动金丝峡、天竺山、柞水溶洞等景区实现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和人脸识别等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快速购票、快速入园。利用移动支付技术,推动解决智慧停车、租赁管理、商户收款、财务管理、市场经营数据分析等多方面问题,助推“移动支付智慧景区”建设。

14.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发挥全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加强文旅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把文旅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加大整治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用体系,完善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制度,完善违法信息共享机制,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范围,及时发布旅游失信行为信息记录,加大曝光力度。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健全互联网旅游企业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游客满意度。

(四)拓展文旅市场空间

15.强化整合营销力度。整合宣传、商务、体育、农业农村等部门营销宣传资源,强化联合推介,建立市、县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营销机制。在商洛市重大外事、文化、体育、经贸交流活动中,统一宣传“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形成营销合力,达到最佳效果。

16.实施营销激励政策。制定商洛市文化旅游营销激励奖励政策,对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市场主体自主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按照企业投入比例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充分调动旅游企业自主营销的积极性。实行旅行社组团奖励政策,对旅行社自主组团来商的,按照参团人数以及游览景区个数、停留天数等,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

17.创新市场营销方式。结合春节等重要节点,策划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持续办好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及十大品牌系列活动。持续加大商洛旅游同携程等线上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推广优质旅游产品。利用VR、AR等虚拟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开启营销新体验,提升游客感知的幅度、深度,增强游客来商旅游意愿。积极开发“四季游”特色线路,加快拓展省外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18.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景区、城区、乡村“厕所革命”。鼓励临街临景单位、对外服务场所的厕所免费开放。按照旅游咨询集散服务和客运站点无缝对接要求和全域旅游创建时序安排,加快县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如期达到全域旅游创建要求。全域建立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鼓励汽车租赁公司优化经营网点布局,为游客提供一城租多城还租赁服务,支持共享汽车在旅游业开展试点运营。

19.提升消费智慧化水平。按照市县智慧旅游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依法依规加强与有关数据信息渠道的整合,丰富完善市级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宣传、营销和管理功能,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着力打造“智游商洛”品牌。积极推进文旅行业5G网络建设,探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商洛文旅智慧化水平。到2022年,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以及部分3A级重点景区数据实现与省市智慧旅游平台全面对接。推动全市文旅演艺剧目、重大文化娱乐活动以及4A级以上景区、博物馆等互联网查询、售票、支付、投诉覆盖率超过95%,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

20.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文旅企业开展个性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发展壮大各类旅游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最美大使”等文明旅游选树活动。把旅游宣传纳入社会公益宣传体系,实施商洛旅游知识读本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工程,普及旅游知识。培育壮大“最美导游员”队伍,设计特色服饰,规范导游解说,让导游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和最美山水的靓丽风景线。

21.积极开展消费试点。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创建和消费品牌评选活动,推出商洛文化和旅游消费地标、街区、节会等品牌。积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工作纳入全市发展大局,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三、保障措施

22.强化党政统筹。坚持市县联动,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审议确定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各级文旅部门及涉旅部门单位作用,务实高效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文旅部门综合协调职能,发挥全域旅游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23.强化政策支持。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以及旅游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资金,加大对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各类旅游品牌创建给予适当奖励。把文旅产业招商纳入我市招商引资重要内容,持续强化文旅产业招商力度,吸引社会资金,盘活文旅资源。建立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审批会商和文化旅游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强化文旅项目用地保障,对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开发康养度假、露营运动等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建设的项目,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

24.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探索建立功能齐全、主体多元的人才培养体制,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吸引现代旅游经营管理人才落户商洛。建立健全旅游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对表现优异、工作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

25.强化目标考核。完善文旅高质量发展竞争激励、投入保障、督导推进、成效评估、责任考核等工作制度。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对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适当增加分值权重,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纳入年度重点观摩项目,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附件:商洛市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清单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30日

附件

商洛市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清单

序号

主要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至少建成1个常态化演出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市文旅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2

按照“一区三走廊”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增强商州旅游中心引领作用,打造商於古道生态文化旅游走廊、秦岭山水风情休闲走廊、秦风楚韵旅游体验走廊等三条精品旅游走廊。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资源局、市水利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3

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20家,各县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不低于2家。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4

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引导4A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精品旅游线路沿线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商洛样板。

市农业农村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5

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村、旅游度假村。

市文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6

培育“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

市文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7

力争成功创建2家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不少于10个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

市文旅局

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8

推进商州北宽坪、丹凤庾家河、商南前坡岭、山阳漫川关、袁家沟等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做好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挂牌立碑工作。打造10个红色旅游景点。

市文旅局

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

市委党研室、市退役军

人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9

深入挖掘生物医药、地质矿产、文化遗产等自然社会资源,建设类型多样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展好研学旅行活动。

市教育局

市文旅局、市工信局、

市卫健委、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0

积极推动景区周边干线公路及景区连接线建设,开通至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

市交通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1

大力发展房车露营、低空旅游、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等体育旅游业态,持续办好环秦岭国际自行车赛等精品赛事。

市体育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12

各县城区以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积极发展星级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和连锁快捷酒店。各精品景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周边,以发展精品民宿、农家客栈、休闲农庄、房车营地等住宿新业态为重点,推动住宿设施文创化、品质化、差异化发展。结合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丰富旅游住宿设施供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3

开展民宿和农家乐星级评定及“最美住宿企业”和“最美民宿”评选。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14

认定一批餐饮技艺传承人,打造一批知名旅游餐饮企业,引进一批国内特色菜系和连锁餐饮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种100个、核心菜品20个。

市商务局

市文旅局、市市场监

管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5

全市旅游商品研发销售重点企业达到10家以上,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商品品牌达到10个以上,发展畅销旅游商品30种以上。

市文旅局

市商务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6

开发规模适当、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专题演出、室内剧场、夜间秀场、民俗节庆等文化旅游演艺产品。

市文旅局

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17

持续打磨提升一批山地运动型、儿童游乐型、水上体验型、拓展训练型主题游乐产品,支持农事采摘、亲子娱乐、土地认领、自助农场等创新娱乐体验项目建设。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8

推动国有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持续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支持景区间推行景区联票制度。制定完善“旅游年票”等景区、游客多赢的惠民新政策。鼓励A级景区和文化旅游演艺活动推行淡季减免等优惠政策。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19

推动金丝峡、天竺山、柞水溶洞等景区实现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和人脸识别等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快速购票、快速入园。利用移动支付技术,推动解决智慧停车、租赁管理、商户收款、财务管理、市场经营数据分析等多方面问题,助推“移动支付智慧景区”建设。

市文旅局

市工信局、商洛银保监分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20

加强文旅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市应急局

市文旅局、市住建局、

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21

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健全互联网旅游企业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游客满意度。

市文旅局

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22

整合宣传、商务、体育、农业农村等部门营销宣传资源,强化联合推介,建立市、县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出资参与的立体化营销机制。

市文旅局

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23

制定商洛市文化旅游营销激励奖励政策,对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市场主体自主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按照企业投入比例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实行旅行社组团奖励政策,对旅行社自主组团来商的,按照参团人数以及游览景区个数、停留天数等,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

市财政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24

持续办好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及十大品牌系列活动。积极开发“四季游”特色线路,加快拓展省外客源市场。

市文旅局

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25

同步推进景区、城区、乡村“厕所革命”。鼓励临街临景单位、对外服务场所的厕所免费开放。

市文旅局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

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

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26

按照旅游咨询集散服务和客运站点实现无缝对接要求和全域旅游创建时序安排,加快县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市文旅局

市交通局、各县区政府

2020年8月底

27

鼓励汽车租赁公司优化经营网点布局,为游客提供一城租多城还租赁服务,支持共享汽车在旅游业开展试点运营。

市交通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28

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以及部分3A级重点景区数据实现与省市智慧旅游平台全面对接。

市文旅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29

全市文旅演艺剧目、重大文化娱乐活动以及4A级以上景区、博物馆等互联网查询、售票、支付、投诉覆盖率超过95%,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

市工信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30

发展壮大各类旅游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最美大使”等文明旅游选树活动。把旅游宣传纳入社会公益宣传体系,实施商洛旅游知识读本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工程。培育壮大“最美导游员”队伍,设计特色服饰,规范导游解说,让导游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和最美山水的靓丽风景线。

市文旅局

市总工会、市妇联、

团市委、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31

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创建和消费品牌评选活动,推出商洛文化和旅游消费地标、街区、节会等品牌。积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

市商务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32

努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市文旅局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各县区政府

2022年12月底

33

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文旅部门及涉旅部门单位作用,务实高效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市文旅局

各县区政府

2020年12月底

34

统筹整合相关项目以及旅游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资金,加大对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市发改委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35

把文旅产业招商纳入我市招商引资重要内容,持续强化文旅产业招商力度,吸引社会资金,盘活文旅资源。

市招商局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36

建立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审批会商和文化旅游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强化文旅项目用地保障,对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开发康养度假、露营运动等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建设的项目,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

市发改委

市文旅局、市资源局、

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37

积极探索建立功能齐全、主体多元的人才培养体制,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吸引现代旅游经营管理人才落户商洛。建立健全旅游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对表现优异、工作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

市委组织部

市文旅局、市人社局、

市招商局、各县区政府

长期坚持

38

完善文旅高质量发展竞争激励、投入保障、督导推进、成效评估、责任考核等工作制度。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对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适当增加分值权重,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纳入年度重点观摩项目。

市委组织部

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

2020年12月底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