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606072-9-30/2016-1227003 | 文 号 | 商政办发〔2016〕104号 | ||
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6-12-01 00:00 |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名 称 |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种 | 商政办发〔2016〕104号 |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为加快我市中医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及相关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5〕9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市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健康商洛建设,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提升中医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的原则。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坚持中医为体、突出优势的原则。统筹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发挥中医药机构的主体作用,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原则。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和机制。
二、主要目标
通过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和特色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产业、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中医药服务贸易,建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产业,推出一批富有商洛特色的中医药服务品牌。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更加优良,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健康素养、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1.支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发挥商洛区域优势和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在市、县区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资本联合举办养生保健机构,并为区域内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提供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指导。
2.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标准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中医传统运动,普及药膳食疗。开发引进智能中医健康服务信息产品,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3.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管理组织与中医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机制,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融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指导健康体检机构规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业务。
专栏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重点项目 |
1.柞水县药浴药膳养生建设项目:新建康体养生、药浴药膳设施6300㎡及其配套设施。 2.柞水县龙潭沟中药养生建设项目:发展中药养生养老服务领域,形成集珍稀野生药源保护、高新技术培育和规范化种植,药食品开发及养生养老,特色居民生态游等多功能一体的沟域经济圈。 3.商南县中药养生馆建设项目:新建8000㎡的中医理疗、按摩、针灸工作室,中药熏蒸、沐浴、泡脚等养生设施设备及辅助工程。 4.柞水县牛背梁养生苑建设项目:依托牛背梁景区在朱家湾村建设集养生、保健、医疗为一体的中药养生苑。 |
(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县级标准化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基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市、县区、镇、村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功能齐全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市级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中西医结合4大基地建设,市中医医院建成专科专病基地、中医医疗技术指导和基层人才培养中心;推进县级标准化中医医院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将其打造成县域中医药服务骨干力量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95%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中医科、中药房,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供中医药服务。扎实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
2.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康复、老年病、特色专科等中医医疗机构,举办集医疗、护理、康复、居住等为一体的养老院或康复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中医医院单独举办、与社会力量合办老年康复中心,在养生保健、康复和养老机构开设中医药特色专科,纳入卫计行业统一管理。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提供中医师坐堂服务。
3.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拓宽中医医院服务领域,改变以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维护、疾病治疗与康复、医养融合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鼓励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慢性病管理,提供慢性病诊疗服务。市、县区中医医院之间、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组建医疗联合体,大力推进县区、镇、村中医医疗服务一体化。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全面增强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
专栏2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
1.洛南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新建中医医院住院楼14150㎡。 2.山阳县中医医院中村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新建2980㎡门诊综合楼。 3.商南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新建9100㎡门诊综合楼。 4.丹凤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在商镇淡寨村选址迁建丹凤县中医医院,总建筑面积57000㎡。 5.柞水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选址下梁镇迁址新建柞水县中医医院,总建筑面积16000㎡,设置床位200张。 6.市中医医院附属慢性病医院建设项目:新建8000㎡的附属慢性病医院。 7.商州区中医医院传统中医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新建传统中医药服务大楼16600㎡,健全中医药研发和保健服务,购置必要中医药设备。 8.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对19所乡镇卫生院门诊楼、住院楼进行扩建,总建筑面积29000㎡,并设置中药科、中药房。 |
(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1.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机构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全市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康复科或康复医院,提高中医康复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市、县区中医医院与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康复机构等医疗机构加强协作,实行医疗、康复双向转诊,大力推广和使用中医药康复服务技术。
2.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支持市、县区中医医院与民政、残疾机构、康复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合作,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服务。积极培训中医药康复训练人才,为智障、残疾、工伤、病后恢复等人群提供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
专栏3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 |
1.商南县老年病康复医院建设项目:新建14000㎡老年病治疗、功能康复、养生保健、护理为一体的综合病区,购置必要的功能康复锻炼器械。 2.商南县护理院建设项目:新建14094㎡具有中医药特色门诊医技住院楼及相关配套设施。 3.丹凤县中医医院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成中医特色、功能齐全的骨科神经科康复中心,建设面积10000㎡。 4.镇安县中医医院养老医疗康复中心建设项目:选址县中医医院内,新建养老医疗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为4000㎡。 5.山阳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新建10000㎡残疾人康复中心。 6.丹凤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新建5300㎡残疾人康复中心。 7.洛南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新建11300㎡残疾人康复中心。 8.商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新建8000㎡残疾人康复中心。 9.山阳县医疗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新建康复中心业务用房34000㎡,建成床位300张。 |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1.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服务。将中医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探索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规范中医药养老服务机构和技术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中医医疗机构。
2.着力推动中医药医养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设老年病房、家庭病床、老年护理病房、医养结合型病房,广泛应用中医药技术,缓解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推行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服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设立老年人服务窗口,广泛开展老年病、慢病和康复护理服务。
3.拓展中医药养老服务方式。推进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改革,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设家庭病床,定期访视长期卧床老人和独居老人。鼓励市、县区中医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设置中医馆(堂),与区域内养老机构建立医养协作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建立预约就诊、转诊绿色通道,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
专栏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设重点项目 |
1.丹凤县商山养老公寓建设项目:建设养老、医疗、临终关怀为一体的24000㎡综合性服务楼。 2.柞水县盘龙公司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新建10万㎡养生养老基地。 3.洛南县阳光庭园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养老中心25000㎡,配套中医医疗服务设施10000㎡。 4.商南老年人疗养院建设项目:新建9000㎡中医门诊医技疗养综合楼职工生活楼及相关附属设施。 5.商洛市金菊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建设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老年公寓,总建筑面积10.02万㎡。 6.山阳县老年公寓二期建设项目:新建养老康复用房9600㎡及配套设施。 7.山阳县辉军博爱养老中心建设项目:新建养老公寓楼、门诊康复楼等业务用房21000㎡。 |
(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1.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商洛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继承、保护、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开展民间中医验方和技术收集验证工作,挖掘、整理、利用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以高等院校、市、县区中医医院、中药企业等为依托,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展示基地,在建筑设计、内涵建设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积极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媒体,以及采取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开展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2.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将商洛地道中药材及保健养生项目纳入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发展建设规划,依托商洛雄厚的中医药资源和中药材种植基地优势,建立特色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旅游生态园、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开发开展观中药园、喝中药保健茶、洗中药浴、品中药膳、购特色中药旅游商品等特色旅游活动。鼓励中医医院与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建立协作关系,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进一步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这一名片,促进商洛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努力将商洛建设成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市。
专栏5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1.柞水县岭南千亩中药养生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项目:新建中药材种植培育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区,建设中药材初步处理提取及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条。新建优质高产芍药、牡丹丹皮等药材基地500亩、建成高标准示范金银花种植园500亩。 2.柞水县中草药标本苑暨中草药观赏园建设项目:在曹坪、红岩寺等地建设苍术、黄精等40个品种中草药标本苑暨中草药观赏园1000亩。 3.柞水县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广泛征集物证史料,整理、挖掘、展示柞水名医名方、医药故事、道地药材、加工泡制、科研成果等。 4.洛南县栖凤湾中医养生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用地500亩,建设中医康复医院、中草药种植园、食疗商业街、中医养生疗养酒店以及民宿客舍等。 5.商南县试马牡丹观光园建设项目:新建牡丹基地100亩及配套设施。 6.山阳县漫川关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项目:在漫川关镇前店子村新建观光莲花垂钓区、绿色水产养殖区、名贵中药种植区100亩。 |
(六)积极促进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发展
1.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充分利用商洛丰富的“天然药库”资源,加快中医药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丹参、桔梗、连翘、五味子、猪苓、天麻等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推动中药材种苗繁殖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必康中药材战略储备库、新医药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中药材仓储、物流及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模式和“产业合作社”生产模式,促进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面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技术服务。
2.鼓励相关中药产品研发。大力支持市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科研。积极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工作向商洛市延伸,注重围绕传统中药产业升级、中药提取、系列产品开发,对市内中药生产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临床效果明显的中成药新产品、生物制药和药食同源保健食品、饮品和中药化妆品、日用品。加大慢病、疑难病症防治科研力度,形成完善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在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将中医药科研列入商洛科研项目优先资助方向,积极支持申报国家、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项目。
3.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依托天士力丹参药源基地、洛南县连翘种植基地、山阳县黄姜种植基地、商州区黄芩种植基地,以及香菊、必康、盘龙、欧珂等为主体的中医药生产体系,以及商洛市内已建成的科研技术平台,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合作交流,吸引中医药高等院校等机构或各类人员来商临床实习、科学研究、医疗体验、健康旅游等活动。加强中医理念研究推广,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传播普及。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通过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等活动,发扬和传播祖国传统医学。借助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暨西洽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平台,对外推广中医药产品。鼓励援外项目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结合。
专栏6 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1.山阳县必康医药产业园项目:新建1万吨医药中间体生产线;建设30万亩药源基地;迁建交大药业、交大瑞鑫药业、西安灵丹药业、宝鸡必康制药等4家企业。 2.山阳县必康国家级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建设项目:新建大型中药材战略仓储中心26万平方米,年存储中药材60万吨。 3.香菊公司连翘综合利用及中药制剂项目:新建年产6亿粒莲花毒感平胶囊和年产6000吨中药饮片,扩建中药固体制剂、中药提取等。 4.陕西盘龙药业公司盘龙七贴剂、七喷剂项目:新建年产1亿盒盘龙七贴剂和1亿只盘龙七喷剂生产线。 5.天士力商洛中药产业园二期扩建项目:扩建年产符合国家GMP标准的2万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3000吨药膳汤饮片生产线,扩建年产100万盒复方丹参茶生产线。 6.欧珂制药产品技改扩建项目:对“食道平散”、“天茸双子颗粒”、“九味通导颗粒”、“蟾马正痛酊”、“痹痛熨剂” “痛宁片”“食道平散”等产品技改扩建。 7.山阳县金川封幸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年产1000吨水解物及皂素系列产品、3万吨酒精、1万吨饲料清洁生产线,建设10万头生猪饲养厂、10万亩黄姜基地。 8.盘龙保健品公司中草药保健茶开发项目:建设年产1000吨“六味地黄茶”、“清凉降暑茶”、“清脂降压茶”、“清喉利咽茶”、“健脑益心茶”等中草药保健茶生产线,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9.洛南县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新建年产万寿菊干花颗粒5000吨、叶黄素护眼保健饮品2亿瓶、连翘浸膏100吨、连翘提取物80吨、双黄连提取物160吨、苦参碱100吨生产线。 10.洛南县泰华医药公司迁建技改项目:新建中药饮片、胶囊、针剂及萃取生产线,建设年产高三尖杉酯碱400万支、紫杉醇针剂100万支生产线。 11.丹凤县山茱萸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建年产3600吨山茱萸果酒、山茱萸补酒、山茱萸口服液、山茱萸饮料、山茱萸茶等产品生产线。 13.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县区建立优质规范化丹参基地10万亩;在洛南、商南等县建立集中连片优质连翘基地40万亩;在柞水、镇安等县建立五味子基地40万亩;在丹凤、商南等县建造山茱萸基地15万亩;在洛南、丹凤等县建立金银花基地15万亩;在商州、丹凤等县区建立优质黄苓、柴胡规范化基地10万亩;在商州、丹凤等县区建立桔梗基地10万亩;在商州、商南、镇安、山阳等县区建立药、油用牡丹基地20万亩;在山阳等县建立规范化黄姜基地25万亩;在商州、丹凤、镇安、柞水等县区建立猪苓、天麻基地5万亩。 |
四、落实有关配套政策
(一)放宽准入政策。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鼓励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医师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鼓励中医药企业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提高中药材自采自种应用比例。
(二)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各县区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要,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优先安排土地满足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的发展需求,按相关规定配置中医药健康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三)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通过政府引导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充分利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平台,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产权交易,促进机构兼并重组和行业优化发展。
(四)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积极落实各项财税价格政策,支持和引导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引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加快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项目建设。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中医医疗、养老、康复等机构,在技术准入、学(专)科建设、科研申报、等级评审、医保报销、监督管理等方面,以及具有相应资格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院同等对待。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提高职工、居民和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费用的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在现有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10%,煎药费、中药费、针灸费实行全额报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发挥行业牵头作用,积极推进本方案的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组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发改、工信、国土、民政、财政、税务、人社、教育、文化、药监、林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履职尽责,确保本规划的任务目标、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中医药设备配备、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和引导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加大对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支持力度,落实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各项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项目配套资金,设立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金,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予以补助倾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三)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一批高顶尖中医药人才。利用对口支援、县镇一体化、人才引进等政策,加快培养中医护理、中医临床等紧缺人才,着力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实施面向基层的中医药人才招聘计划和农村免费培养定向中医药人才计划,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基层传统医学师承学历教育、西医学中医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健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开展商洛名老中医评选活动,注重挖掘基层确有专长的中医药人才,将农村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积极发挥其服务作用。
(四)加强日常监管。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推广,中医药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开展中医药标准应用推广培训,推动中医药标准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引入认证制度,推行属地化管理,重点监管标准应用、服务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支持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政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积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积极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社会风气。广泛宣传报道中医药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9日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