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市政府办文件 ->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2013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01606072-9-02_B/2013-0206001 文  号 商政办发〔2013〕7号
公开目录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13-02-06 00:00
发布机构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名  称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2013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商洛市2013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1日

商洛市2013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3年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宣传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主线,以推进应急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完善应急体制机制,完成指挥平台建设任务,强化应急队伍、物资储备、科普宣传工作,夯实基层应急工作基础,整体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建设和谐商洛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应急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着力提升应急管理法制化水平

《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市政府专门制定了贯彻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意见(商政办发[2012]122号),各级应急机构要重点围绕学习宣传、救援体系、应急能力、应急保障等,抓好监督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市、县区应急办要会同组织、人社部门将以上法律内容列入党校、行政学校学习培训计划,将其列入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试题内容;会同司法部门,将其列为重要普法内容。 一季度,市应急办将邀请省上专家来商洛为全市领导干部举办《实施办法》讲座。提请市政府将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列为年度考核主要内容。各级应急机构要健全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配套制度,明确执法主体,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法制化水平。

二、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完成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任务,各县区和市级应急委成员单位要做好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条件准备,配合市应急办做好应急指挥音频视频、监控系统、信息报告、指挥调度等软件、硬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力争5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会同公安、防汛、气象等部门,加快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各专业系统的互联互通。继续争取省上支持,推进7县区移动应急平台项目建设,全力配合省政府建立以省级应急指挥平台为中心,市、县、部门系统为支撑,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为辅助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加快应急三级值守系统的部署,力争年底前市级应急委成员单位值守系统部署到位。继续完善灾害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和发布平台建设,会同市气象局,完善市级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发布平台。会同市广电局,推进市、县区应急广播播控中心和应急广播网络建设。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快速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加快“十二五”应急规划任务落实,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协作化水平

今年是十二五应急建设规划重点任务落实的关键一年,我市《关于落实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主要建设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分工的通知》(商政办发[2012]121号)已经市政府批准下发,通知对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和主要任务都做了具体的分工和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将8大建设任务和15个重点项目工作责任,落实到35个应急委成员单位和7县区政府。今年将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建立督查落实机制,3月底前,各任务涉及部门将上年度规划建设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报市政府,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应急建设规划的主要建设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进行检查考核,并予以通报。6月下旬,组织7县区相关负责人和市级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观摩。实行季度考评、半年小结、年度总结,确保应急建设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规范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应急办事机构自身建设,整合工作职能,规范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职能职责,6月份制订下发全市统一的应急办工作职责、人员职责。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市、县区应急办年度修订专项预案不少于4件,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工作不少于2次。同时,积极组织指导部门、基层单位开展预案修订和演练工作。6月底前,各县区要编制出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队伍体系、监测预警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基层应急能力、应急平台体系、科普宣教体系、事后恢复与重建能力等内容的应急建设规划。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订应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会同工信局、民政局、商务局、物价局、卫生局,研究制定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处置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保障和调剂供应制度。会同交通、公安部门,加强与省交通厅联系,落实处置突发事件期间救援人员和物资设备优先运输通行相关制度。深入开展“四进”“五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各县区应急办要选择6个以上基层单位,创建省、市基层应急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做到有备无患;抓好信息报送,做到早报告、早预警;抓好先期处置,做到及时高效;抓好协助处置,做到配合有力;抓好恢复重建,做到井然有序。

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化水平

会同市、县区应急救援支队、大队研究完善应急状态下跨部门、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各类、各地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建立军地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武警、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中的突击队作用。督促市级国土、环保、交通、水利、林业、卫生、农业、安监、药监、气象、地震等部门,继续加强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会同红十字会、团委加大志愿者队伍招募管理,发挥志愿者作用,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志愿者救援队联合培训,合成演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继续做好应急专家队伍建设,继续为新聘和续聘的应急管理专家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各种活动,为专家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更好地为应急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做好专家库专家增补和遴选工作。

六、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着力提升应急避险全民化水平

开展面向社会、形式多样、公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网站维护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应急管理网页的管理,丰富网站栏目,更新网站信息,做到突发事件处置信息公开透明,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实时更新,应急预案宣传及时到位,自救避险知识普及面扩大。推动应急管理宣传片、公益广告、动漫软件、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制播,提高应急管理网站的点击率。会同教育部门,建立校园应急知识教育长效机制,将应急知识纳入常规教育,坚持开展校园应急演练。会同建设、城管、规划、教育、体育等部门,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公园、体育场馆、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建设一批面向公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科普体验宣教基地,不断提升应急避险全民化水平。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