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商洛要闻 -> 正文

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商洛深化“三个年”活动之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综述

发布日期:2025-01-10 08:52 来源:商洛日报 浏览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马泽平

2024年6月,商洛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名单,“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2024年12月12日,西北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秦岭深处“超级绿色充电宝”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实现了陕西省调节性电源的新突破,成为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2024年,商洛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实施121个省市高质量项目,完成投资1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103.6%,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2024年以来,商洛聚焦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持续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始终把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生态优先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座

1月3日,深冬季节,天气虽冷,山阳县色河铺镇陆家湾村仍有不少游客穿行于陆家湾农文旅康养综合体内,错落有致的民宿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

“我们持续做强做大陆家湾农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就是让绿水青山的‘好颜值’变成金山银山的‘好价值’,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色河铺镇镇长马蔷薇介绍,陆家湾农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总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集康养中心、山体运动公园、生态停车场、农产品加工厂、黄桃采摘园、生态垂钓池于一体的综合农业观光示范园,通过党建引领、资本注入、村企联合、集约发展、品牌经营,把乡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产品变商品,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综合收入2800万元,带动就业200人。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商洛独特的资源优势,更是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发展动力的最大潜能。去年底,商洛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卫洛乳业三产融合、牛背梁度假山庄、柞水金耳三产融合等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乡村旅游项目脱颖而出,成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成效展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次观摩的23个重点项目中,乡村旅游及相关类项目10个,占全市观摩项目总数的43.5%,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商洛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以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创建为抓手,高点规划、典型示范、梯次推进高质量生态产业项目,带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布局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同时,商洛将“菌果药畜茶酒”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融入其中,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产业、产品、产销全方位融合、全链条升级。围绕做大做强“小木耳、大产业”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升级,用足用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金字招牌,以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秦岭冷水鱼等7个全省首位特色产业和8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引领,建成集采摘、观赏、销售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景点59个,打造集亲子研学、休闲农业、地域美食、乡村旅游、山水度假、乡野功能于一体的新乡村聚落。

科技赋能

聚集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已至腊月冬闲时节,镇安县汉白玉石材工业园区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进行白云石材深加工。

以前的同行企业在天然白云石产品开发中,都是沿着雕刻和建材方向进行研发,生产利用率才30%左右,而镇安县汉白玉石材工业园区正在做的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剩余的70%,在科技上下功夫,不断延链补链,提高产品价值。为此,该园区企业与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合作,实施白云石链式开发模式,依靠“工程师+科学家”的研发团队,将原料废料“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将石头变为高科技产品。目前园区已建成的一、二期项目,已经发展为横跨建材、特种材料、化工、冶金、新能源五大行业的白云石全产业链公司,涉及雕刻、天然彩砂、钙镁粉、天然(人造)板材等五大类15个系列产品,特别是钙镁分离、氧化镁的研发已应用到了医疗领域。

在镇安,依靠科技的力量,一块小小的石头,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在洛南,卫洛乳业三产融合项目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3000头奶牛,住进了智慧“云牧场”。

为了让奶牛更快适应洛南的环境,卫洛乳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的方式,结合牧场环境情况,通过智慧牧场云平台,实施精准喷淋、智能环控、智慧用电、能源管控、机器人堆料等操作,并配有兽医、防疫人员、饲养员,实现牧场管理过程透明化、质量管控数字化、成本控制精细化,打造智慧“云牧场”。

卫洛乳业三产融合项目是省级苏陕协作重点项目,总投资3.35亿元,项目全面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年税收500万元,真正做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10亿元规模乳业全产业链集群,实现生态增质、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增富的发展目标。

去年,依靠秦创原平台,商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项目创新深度融合,围绕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储能、康养旅游五大重点产业链,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开放协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商洛先后完成“柞水木耳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等重大关键技术20余项,实施“商南茶叶、丹凤红酒”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药产业省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0余项,吸引落地“两步法钒铝合金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一个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构成了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向“新”而行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过去,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核心部件隔膜纸技术和市场一直被日本、美国的大公司所垄断,中国的电池生产商很难购买到合适隔膜纸。直到近几年,中国锂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锂电池隔膜产业也逐步突破了层层困境。而去年,山阳奥科粉体有限公司通过不断优化纳米硫酸钡的制备工艺,结合先进的造纸技术,成功研发生产出了7微米的电池隔膜纸,推动传统的纳米硫酸钡材料不断“进化”到新的高度,不仅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也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电池产业是商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位于丹凤中小企业孵化园的陕西朝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成吨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在这里研发组装,广泛应用于储能电源、新能源汽车和船舶、光伏储能电站。该项目总投资3.3亿元,投资1.8亿元的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运营,建设储能电池全链条生产车间、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总部基地、动力和储能电池研发中心,极限产能每天可达18万支,项目建成达产达效后,亩均投资4400万元,亩均产值6670万元,亩均纳税67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技术新、赛道新,意味着产业链也要更新。在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内的陕西国飞领翼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排多领域工业无人机让人目不暇接;在商南县工业园区,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设备、特种设备、大功率LED投射灯等,已开始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在商洛高新区,陕西正太能源风光氢制储用智能一体化示范项目落地运营,这是陕西省首个绿电制绿氢及应用项目落地商洛,其制氢系统所用的电全部来自自有的光伏及风电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的绿氢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年来,商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3+N”产业集群和6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骨干企业培育,推动新材料产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大力支持115个工业企业实现技改扩张,加快矿业“五化”转型,推进陕西五洲、洛南九龙等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全面创建绿色矿山。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山阳色河抽水蓄能电站、柞水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千亿级抽水蓄能产业集群正有序实施,成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