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石人沟组某家院场,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公开审理。法官通过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公正。庭审后,法官以“一次冲动毁家庭、一次违法留污点、一个案例警一方”为切入点,剖析案件法律后果。旁听群众感慨:“原来打架不只是赔钱,还可能判刑!”
商南县检察院、法院联合金丝峡镇政府,在石人沟组开展的“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活动,将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近年来,商南县有效实施精细划格、精心选人、精于实践、精准整合举措,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精细划格,做小基层治理单元
商南县将全县的村民小组细划为3343个网格,网格员巡查一遍不超过2小时。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自然院落、搬迁点、沟域、道路等为单元,按10—30户为标准划分网格;在社区,以居民小组为单位,以街道、小区、楼栋、机关单位等为单元,按100—300户划分网格,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所有网格配备小喇叭,建立微信群,组建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召开群众会、院落会,保障网格运行。在有条件的网格成立党小组或设立党员先锋岗,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制作院落小黑板,设置榜样公示栏,促使网格规范运行。
精心选人,壮大网格员责任主体
商南县坚持“靠近、整合、优选”原则,赋予网格员政策宣传员、安全隐患巡查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排忧解难服务员“五员”作用,压实最底端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整合防返贫动态监测员、生态网格员、应急网格员、“田长”网格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生态护林员以及各类公益岗,择优选聘A岗网格员3343人;从有履职能力、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的退休返乡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志愿者中,选定B岗网格员3343人作为替补。建立网格员“五星”考核评级机制,制定《网格员考核和星级评定办法》,实施动态考核评级。在县城主城区、各镇(街道)醒目位置展示网格员风采、宣传优秀网格员先进事迹。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活动,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网格员优先选拔为村级后备干部18人,在评级、村民享受政策方面,授予网格员首道签字把关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网格员干事创业激情。
精于实践,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商南县实施“三色”管理,强化科技赋能,足额服务保障,有效提升了运行效能。将经济基础好、发展前景好的户列为“放心户”,实行“绿色管理”,网格员每月进行一次遍访;将经济收入一般、发展能力一般户列为“关心户”,实行“黄色管理”,居住在其附近的党员、人大代表、包户网格员“三线”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走访“一线服务”,网格员每周进行一次遍访;将脱贫不稳定户、独居老人户等列为“连心户”,实行“红色管理”,开展“一连一或一连多”帮扶,时刻保持“热线联系”。全县9.3万户24.85万人基础信息、5805路视频监控全部接入信息平台,所有网格员全部安装“掌上通”APP,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理。实行“四方联动”共管,落实党委政府主导推、部门主责主动抓、网格员负责精细管、社会参与用情帮“四个责任”,每月定期调度,将问题与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多方投入”保障机制,拓宽财政预算、行业专项配套、社会资本、金融服务等渠道,全力保障基层治理。
精准整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商南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把平安信息研判、化解矛盾纠纷、诉前调解等工作机制与基层治理资源有效衔接,与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公共服务行业等实时联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突出道德教化作用,在过风楼镇柳树湾村试点建立道德银行,借鉴银行运营理念及管理模式,以“存美德、得实惠”的方式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将县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热线“6363110”、县信访接待中心整合至县综治中心总指挥部,群众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反映急难愁盼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得到中央和省领导一致好评。高标准推进县、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24小时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一体式的公共服务和诉求表达渠道,将一般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