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南县紧扣“生态茶城、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发展定位,以赛事经济为突破口,通过“体育+文旅+产业”多元融合,打造特色赛事品牌,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商南县依托“秦岭封面·灵秀商南”生态优势,创新“赛事搭台、文旅唱戏”模式。创新策划“跟着赛事游商南”线路,成功举办“乡村振兴杯”迷你马拉松、“美丽乡村”门球赛、“共护丹江河”越野赛等省级以上知名赛事,吸引参赛者超2万人次。投资9500多万元,建设鹿城体育公园(南北两区)、升级改造县体育场(馆),设立交通路网及县域导览图示牌30多处,新建景观平台、公厕、儿童游乐场、茶室及配套艺术廊架等,体旅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举办2025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区赛(陕西赛区)、秦豫鄂三省乒乓球邀请赛等国省赛事,通过新闻宣传、赛事直播、短视频推广等渠道,推介商南美食、美景等康养类产业和项目,全网曝光量超20万次,使“跟着赛事游商南”成为文旅新热点。
商南县成立体育赛事经济工作专班,坚持以赛兴业,努力把赛事经济打造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通过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大幅提升全县酒店入住率,金丝峡、阳城驿等景区县域外客流量同比增长35%,赛事期间同步开展非遗展演、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培育精品民宿、帐篷营地136家,打造森林运动康养综合体,通过赛事引流,推动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体育搭台、产业唱戏”的良性循环。新增赛事志愿者服务、安保、导游等岗位600多个,每年间接带动10多家体育用品经营门店增收超5000万元,推动体育产业消费额稳步增长。
商南县将赛事经济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不断丰富赛事惠民新场景。新建村(社区)笼式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设施22个,配送村级农体器材136套,升级改造多功能运动场4处,铺设健身步道3处25公里,投建体育公园3个,全县基本实现村级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民俗节庆、节假日广泛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群众性体育赛事20场次,受众人群10万多人次,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所,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商南县注重将赛事活动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赛事品牌。在赛事开闭幕式及周边活动中嵌入商南民歌、花鼓戏、舞狮等非遗表演,设立非遗项目体验区,让参赛运动员和广大游客近距离感受商南传统地域文化魅力。结合赛事主题,引导文旅部门和赛事公司等推出“商南赛事”系列文创产品,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将商南的悠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保护成果等以纪录片、网络直播、文化展板等形式对外宣传展示,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商南县借力赛事平台,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赋能。每年在重大赛事期间,抽调中小学校体育专业人才500多人次参与赛事组织、评判等工作,不断积累指导赛事经验。在赛事管理中引入5G、大数据、直播等数字技术,着力打造智慧赛事管理系统,提升赛事组织效率。通过赛事承办培育笑凯体育、动岚健身、南风未归等体育产业链3个,县融媒体、触摸商南等文旅策划团队5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赛事经济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