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采取多项保障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供应,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长久性发挥效益。
一是夯实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有人管”。县政府统筹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建设、制度保障,镇办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负具体责任,确定相应管理人员协助供水管理单位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村上配合运行管理单位做好供水设施维护和水费收缴等工作,并成立县村镇供水公司,专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推行“总公司+基层供水站+村组”三级管理,在县三大流域镇(办)政府驻地建设5座标准化供水工程,成立62个村组供水服务站,配备村级供水管理人员124名,实现了农村居民饮水工程管理服务全覆盖。
二是优化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管得好”。县上出台《村镇供水运行管理办法》、《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县政府每年落实20万元维修养护基金,用于补助因执行水价低于成本水价导致的政策性亏损,为农村供水建后管理资金不足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制水、维修、水质检测等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举办供水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参培人员320人次,为高效有序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撑。
三是精细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规范化”。县上规范用水“三个一”,健全推行“一制一表一平台”制度,“一制”是村镇统一实行“挂表收费、户外计量”制;“一表”是推广安装预付费IC卡智能水表,实行水费并网收缴方式;“一平台”是开通网上水费收缴平台,实行多种方式缴纳水费。规范建设“三中心”,建成了全省首家通过CMA认证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从源头上保障了农村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建设信息化管控中心,对水厂、管网和水源实现监测自动化,提升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水表校验维修中心,杜绝计量器具不准确造成的矛盾纠纷。规范供水服务“三统一”,各个基层供水站均成立了专业抢修队,切实做好水表、管材、闸门等物资的储备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监管、统一物资调配,建立起动态巡检、常态管护、应急抢修的有效机制。
四是以水养水,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受益”。县上针对农村供水建后管理基础薄弱、仅靠水费收入和政府补贴难以长久发展的现实,开展增值服务、对外承接业务、培育水利产业三措拉动,不断增强供水企业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利用村镇供水公司设备技术优势,组建9个施工服务队,对外承揽管道安装、维修等业务,为企业在供水项目建后管理再投入上提供了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县域“水”资源富集优势,策划筹办纯净水加工生产、水产养殖等特色水利产业,力促企业多元化经营、多渠道增收,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