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lyj/2024-00145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林业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4-08-16 | ||
名 称 | 商洛市林业局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15号建议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林业 | 文 种 |
商林函〔2024〕250号
商洛市林业局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15号建议的答复函
朱建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理顺商洛市中药材产业体制机制的建议》(第21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部门之前的沟通协调,将中药材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有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为要’的观念筑的更牢,把‘项目为王’的举措抓的更细,把‘实干为先’的精神落得更实”的建议。
中药材产业是我市一项传统产业,其效益远远高于种植一般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各类中药材价格一路攀升,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围绕中药材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我们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康养之都”建设战略,全力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将中药产业确定为全市支柱产业常抓不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商洛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商洛市中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每年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并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任务纳入各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有力的推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明确发展思路。全市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十大商药”为重点,紧紧围绕建基地、抓加工、促营销、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助推、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发展理念,按照“基地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企业现代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链条化”的发展要求,全力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间套种植模式,大力推行订单种植,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及交易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商药”品牌,促进药源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中药产业产值效益实现新突破。三是科学规划布局。立足商洛道地药材资源禀赋,在全面摸清全市中药产业发展底数的基础上,突出区域优势特色,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品种良种化”的原则,大力推广林下种植、药果、药农间套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有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镇一药”“一村一品”,初步形成了商州桔梗、黄芩丹,洛南连翘、桔梗、金银花,丹凤山茱萸、天麻,商南连翘、杜仲,山阳黄芩、苍术,镇安天麻、猪苓、白芨,柞水五味子、猪苓等中药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创新发展举措。坚持把中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秦岭山水乡村、林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项目相结合,制定优惠政策,整合筹措资金,对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建设规模化规范化药源基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外地药企来商建基地、搞加工,深度开发中药产业。开展中药材订单种植,确保农户种植的药材卖得出、收益高、能致富。五是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始终把抓点示范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药源基地。坚持抓点示范,做到县有龙头企业、镇有示范村、村有重点组、组有典型户,辐射带动全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集中打造了500亩以上的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基地115个11.83万亩,千亩以上专业示范村50个。六是加强品质提升。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规定,持续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开展珍稀频危野生药材资源摸底排查,划定分布区域,公布品类面积,设立警示标牌,严禁随意采挖,切实保护珍稀频危野生中药材资源。加强道地药材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制定了7个市级地方标准和1个省级地方标准。严格按照《陕西省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加强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全市72家企业、合作社纳入全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工利用规范化生产,确保中药材质量。七是加强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升中药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中、省、市新闻网络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推介宣传优质道地中药材。全力筹备参加在铜川市召开的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会暨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在大会上推介了全市中药产业发展情况及3个中药材招商项目。借助以岭药业、哈药集团、陕西民进委员会医药委员等有名药企和专业人事来我市考察调研,宣传推介连翘、桔梗、五味子、黄芩、五灵脂的发展情况,以“十大商药”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受到社会和业界精英的高度关注,其影响力不断提升。八是加强服务保障。采用“聘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针对中药材不同生长周期,聘请不同领域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先后多次选派业务干部赴西安、汉中等地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中药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中药材培训班,全面提升了我市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充分发挥中药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力量,组织科技特派员入农户、到基地、进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真正把各类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运和销售信息传授给群众,着力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效益。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专家深入企业、合作社、基地开展良种选育、仿野生栽培、节水保土、无公害病虫害防治、产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科研攻关,为药农面对面解难题、支妙招,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市级建立了7000多平米的药材交易储备中心,山阳的德润康中医药产业园入驻投产企业17家,丹凤的新雨丹建起了陕南唯一的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丹凤的永福工贸有限公司建成了规模、产能、育种能力均为全国最大的天麻全产业链园区,镇安的陕西瑞琪药业建立名贵中药材繁育基地,山阳县陕西秦泰中药材贸易有限公司建立了中药材电商销售平台,开展中药材网络交易。商州引进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联合发展有机中药材种植,洛南引进陕西海天制药收购与加工连翘,商南引进深圳枫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杜仲功能性食品及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镇安县中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贵州同德药业山慈菇种植技术发展山慈菇示范基地建设。中药材及生产加工合作社333个,省级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24个,中药材康养基地1个,种苗繁育基地25个,企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下一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讲话指示精神,贯通省、市工作要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将商洛市中药产业管理办公室划归于商洛市农业农村局管辖,确保中、省关于中药材产业工作部署能够有效落地落实”的建议。
2014年12月9日按照商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市县区中药产业发展职责及设立“市中药产业管理办公室”的通知》文件要求,将市县区中药产业发展职责统一调整为市县区林业局承担,同时设立“市中药产业管理办公室”,隶属市林业局管理。主要负责全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中药产业科技产业化项目的组织实施、中药材基地建设等工作。2020年8月按照市委编办《关于调整规范市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的通知》文件要求,将市中药产业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市中药产业发展中心”。
自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和林业部门就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始终把中药产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抓,坚持以打造“商药”品牌、把商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为目标,实行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人工种植与野生抚育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规模化规范化药源基地,充分挖掘林下潜力,大力推行林药间套、果药间套、粮药间套等复合种植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至2023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0.22万亩,其中以连翘、金银花、五味子、艾草、葛根为主野生分布的20个品种面积达到118.56万亩,以林麝、梅花鹿、鼯鼠为主的动物性中药材30000余只。
我市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主要依赖林地资源和林下经济等项目。近年来,受耕地保护政策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已逐步由耕地种植向林下种植转变,中药材发展的空间在林下,据统计,适宜林下发展中药的林地近200万亩。因此,林业部门管理中药材产业发展会更符合我市实际,更符合产业现状,更有利于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围绕“康养制度”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地规范化管理、推进品牌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健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以上答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商洛市林业局
2024年8月13日
(联系人:惠清,电话:0914-3202128)
抄送:市委(政府)督查办,市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