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40604-113935-641 | 发布机构 | |||
公开目录 | 生态建设 | 发布日期 | 2018-07-17 | ||
名 称 | 烈火中逆行的警察蓝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 种 |
【森林防火直通车】
烈火中逆行的警察蓝
6月初,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多起因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火情的背后是一个个舍生忘死、勇战火魔的动人故事。其中,让人无法忽略的一抹逆行的警察蓝,在红光和焦土之间散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
赵清(左三)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镜头一:“火情、警情,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新兵,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是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清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赵清是4月20日到大兴安岭地区工作的。刚刚赴任的他,就赶上了大兴安岭地区“平安五月”森防攻坚战。面对干旱少雨,异常严峻的森防态势,作为森林防火包片领导和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公安机关的一把手,他深感使命特殊、责任重大。
节假日期间,赵清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挤出时间深入一线调研森林防火工作。仅5月份他就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森林防火工作6次,走遍了包片辖区16个林场管护区,累计行程1100余公里,辗转检查防火瞭望塔、野外作业点、防火检查站、农场点84处。
针对一天内可能发生多起森林火警的实际,他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至少组建2个以上勘查小组,配齐勘查设备装备,接到森林火警后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出发,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又提出“森林火案必破”、森林火因调查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的工作要求。同时,为激发广大公安民警的士气和干劲,他还要求政工部门启动战时表彰机制,鼓励民警奋勇争先,火线立功。
在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过界后,赵清立即赶赴火场指挥有关处置工作。由于火情吃紧,他必须住在山上,本来前线指挥部已经为他安排了住处,可他却推辞了。“指挥员们连日作战,十分疲劳,让他们好好休息,我在车里挤一挤就行”。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一米八多的大个子,就蜷在车里过夜,而且一住就是3个晚上。
各项制度的出台和领导的率先垂范,为实现“森林火案必破”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37起森林火警,火因全部查清,火因查清率达100%。
清查起火原因
镜头二:“我必须得上!”
“哪里有山火,哪里就有我”,这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公安局森保民警的座右铭。因为森保部门承担着破获森林火案,查明森林火因的重大职责,森保民警需常年与森林为友,以火魔为敌。因火案调查工作需要,他们经常在山林里过夜,而山里昼夜温差极大、湿度又重,许多民警罹患湿疹、关节炎等各类急病,还经常面临蜱虫叮咬。
有人说,森保民警都是“铁人民警”,而松岭区公安局森保大队副大队长李伟正是其中一员。5月31日-6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多起森林火灾。而火灾发生的首日,正是李伟腺体癌接受手术后从北京复查归来的第3天。医生一直叮嘱他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不能进行高强度体力作业。可当他听说辖区同时发生了5起森林火警后,已经顾不上身体的病痛,带着已经准备好的火因勘查装备找到局领导请求参战,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局领导拒绝了他参战的请求。
听了领导的话,李伟急了,他说道:“这次山火火场多,情况也复杂,咱们调查组人员紧张,我必须得上,干了这么多年,毕竟有些经验,我的身体状况我自己清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保证完成任务,请组织相信我!”看着李伟坚定的眼神,局领导被感动了,同意他参加此次行动,但嘱咐一定要注意身体,遇有状况要随时准备撤退。
接到任务后,李伟立即带队驱车赶赴火场,他将距离公路比较近的两处火场留给了年龄结构较大的勘查小组,自己却选择了两处距离公路很远、海拔较高的火场。这两处火场位于海拔1053米的高山另一侧,没有道路,车辆指望不上,步行到火场的直线距离为5公里,这段路程只能靠双脚丈量。山高林密,满是荆棘,白天气温最高达35摄氏度,茂密的枝条像刀片一样刮得民警们身上伤痕累累,短短的5公里,竟要比平常20公里的道路还要难走。
为了查清火因,李伟和他的战友们必须背着相机、对讲机、GPS定位系统等几十斤重的装备。为了尽量减轻负担,他们不能携带矿泉水,给养只有最简单的面包和火腿肠。一路走下来,饿了就吃口面包,渴了就喝口沟塘的水。虽然条件艰苦,可因为怀着“森林火案必破”的那股信念,民警们蹚过齐腰深的河水,攀爬过陡峭的山坡,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行进8个小时,翻过1座海拔近800米的高山。
为了不给队友添麻烦,李伟将平时吃的止痛药加倍剂量服用,一路坚持不休息,终于在当日夜里23时带领火因勘查小组抵达火场。因天黑无法工作,山林里又温度骤降,民警们单薄潮湿的衣服根本无法御寒,身体热量迅速散失,浑身直打寒战。冷的实在受不了了,他们就到火场内燃烧过的树墩旁取暖,就这样一直熬到了天亮。
凌晨3点天刚一放亮,李伟就带领民警们投入到森林火因调查工作中,经过3个多小时细致的现场勘察,最终找到了被雷击中的一棵雷击木,查明了火场的起火原因。回来的路上,战友们发现李伟脚有点瘸,让他脱了鞋才发现,他的脚磨出了成片的水泡,由于天气炎热,已经引发溃烂,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笑着说:“坚持吧,火情是十万火急的事儿,不容懈怠,再说大伙儿不都这么辛苦吗?只要查明了火因,这份罪就算没白遭。”
在同事们搀扶下,李伟和战友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可他们不知道的是,4个小时后,下一起森林火警即将响起,而他们将义无反顾,再次踏上调查火因的征程。
火场调配车辆
镜头三:“坚决完成任务!”
6月3日,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过界。山火快速向东沿山脊蔓延,直逼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火势凶猛,由黑河、北安、嫩江、伊春等外地援助车辆陆续前来支援,瞬时火场周边交通压力剧增。
就在此时,呼中区公安局交巡警大队长姜旭满接到命令,要求立即赶赴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线踏查道路情况,提前安排部署靠前驻防、道路、交通等前期工作。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北部,面积最大的寒温带原生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区内各支线仅有一条公路,且林内道路狭窄,仅能容纳一台车辆通行。为保证道路顺畅,姜旭满第一时间组织推设会车线、修路护桥、引导上千辆救援车辆安全通行。路通了,姜旭满和民警没有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前指命令,要求立即组织到场推土机开始临时停车场的开设工作。经过两昼夜不间断的努力,终于完成两处可停放800余台车辆的临时停车场。
面对前线山火的巨大压力,指挥部调集大型M26型直升机准备开始吊桶洒水作业,可原有的蓄水池却严重缺水。情况紧急,姜旭满毫不犹豫,立即带领挖掘机实施作业。他接到命令时已近深夜11时,而火情需要他必须在明早6点前完成任务。为了快速安全地完成作业,他打着手电一面指挥挖掘,一面勘察地面是否会塌方,终于在早6点前圆满完成任务,确保了直升机及时地吊桶作业,为火场扑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火场车辆众多,突发情况更是意想不到。一辆重型车辆在经过一处桥涵时压塌了桥面,无法行驶。而保护区内仅有这一条公路,如果不能及时处置,将导致全线交通瘫痪。得知情况后,姜旭满立即调集推土机,开始了抢修工作。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有6个昼夜没有好好睡一宿觉了……
“火场就是战场,现在需要设立7处临时飞机起降点、10处临时停车场,还有那么多救援车等待疏导,这个时候,我不能休息!”已经48岁的姜旭满这样向我们说道。而我们看到,因为火场气候的刺激,他全身过敏,不断打喷嚏、流眼泪,但为了踏查路线和场地,他脚踝扭伤,划破了手脚,踏查了2000多米的行进路线,指挥了上千台次的救援车辆,仍连续数天奋战在交通保障的第一线上。
民警的勤劳付出换来了交通保障任务的全胜。在扑火工作结束后,回程的救援车辆纷纷向交警鸣笛致意,而交警们也以警礼回敬。在扑火的最前线,他们以另一种奉献赢得了打火英雄的尊敬,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扑火救援的战场上,虽然公安民警没有正面与火魔搏斗,但他们立足本职,查明森林火因,保障交通顺畅,为全面打赢森防“六月决胜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逆行的救火大军中,他们的一身警服是那么的鲜艳动人,在波澜壮阔的防火画卷中涂抹上了一笔让人难忘的警察之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