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40604-114254-606 | 发布机构 | |||
公开目录 | 生态建设 | 发布日期 | 2018-05-21 | ||
名 称 | 要是没有航空护林,林区防火寸步难行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 种 |
要是没有航空护林,林区防火寸步难行
——春季高森林火险期北方航空护林观察②
4月25日晚,黑龙江幸福航站站长王志强一夜都没睡踏实,屋外狂风大作,彩钢瓦屋顶被吹得哗哗直响。9年前,“4·27”沾河大火的前几天,也是这样连续的大风天
2009年4月27日,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因雷击引发一起草甸森林火灾。由于火场风大物燥、地形地势复杂,致使火灾扑救极为困难,火势发展迅猛,波及沾河林业局和伊春十几个林场,损失惨重。
尽管已经过去了9年,再提那场大火,亲历者们依然心有余悸。沾河林业局森林防火专职副总指挥郝敬福有两点深切的感触:一是“防火再累也比发生火灾后打火要强多了”;二是“航空护林太重要了,要是没有飞机,林区防火寸步难行!”
机源不足,地面无路,眼看着小火变大火
2009年4月27日,13时21分,卫星图像监测到,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施业区内有2个像素的热点。
13时24分,幸福航站接到火情通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13时34分,航站仅有的一架“小松鼠”直升机起飞赶往火场侦察。
“火场坐标:E128°21′ N48°35′,面积约15公顷,火势强,向南发展,环形火线1000米,地面无人扑打。”14时16分,飞行观察员焦急地向调度室报告火场情况。
16时44分,卫星热点反映为7个像素。
此时,赶赴火场的地面扑救人员同样焦急,恨不能生出翅膀。可无奈,由于火场位置偏远,不仅没有道路可行,途中还有水深近2米的嘟噜河阻拦。起火处的草塘呈鸡爪形延伸,藤条灌木丛生,由苔草构成的塔头墩子遍布,队伍行进缓慢,体力消耗极大。当第一组扑火队到达火场,已是晚上八点多了,火场形势严峻。
经过扑火指战员一夜的奋力扑打,大部分外围明火得到控制。谁料,4月28日7时30分,火场忽起大风,瞬时风力达到9级且风向突变,致使火势难以控制,对扑火队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此后的40个小时之内,山火先后烧进伊春上甘岭、红星、五营林业局施业区。
“如果当时有直升机运兵和洒水,这场火灾完全可以打早、打小、打了。”王志强说。
今年春航期间,幸福航站驻有1架贝尔407小型直升机、1架米171中型直升机和1架卡32中型直升机,可执行巡护、载人巡护、吊桶洒水、外挂设备等作业,“现在,只要具备起飞条件,向护区内任意一点运兵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实现”。
火场立功,航空护林以有为赢得有位
幸福航站的前身只是一个直升机起降加油点,2004年正式建站,地处沾河林业局,行政管理隶属于黑龙江森工总局、松花江林业管理局,业务管理隶属于北方航空护林总站、黑龙江省森防指。
成立之初,航站“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仅靠120万元国投资金起步,最困难的时期甚至需要职工集资来推进航站建设。
“一个小航站能发挥多大作用?”“为航空护林投入资金值得吗?”幸福航站在发展初期没少经受这样的怀疑。
2009年,烈火见真金。
“4·27”大火发生后,由部队、原东北航空护林中心调配的直升机陆续赶往火场。
抢救伤员!机降扑火队员!转移受困群众!吊桶洒水!空运物资!在天地火海之间,这些“天降神兵”,一次次带给人们生的希望,成为遏制火魔、扭转战局的制胜力量。
至大火被彻底扑灭,幸福航站13名职工连续14天保障了11架飞机安全飞行,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源车、运油车、加油车等陈旧设备圆满完成了飞行保障任务,并承担了火场工作组和机组人员共100多人的后勤服务,创下了我国航空护林史上的“吉尼斯纪录”,就连国际机组都竖起大拇指表示钦佩。一家通航公司还为航站送来锦旗:“场站虽小 保障一流”。全站13名职工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扑火尖兵和先进个人称号,幸福航站被评为模范集体。
荣誉是奋斗得来的。时年58岁的空中管制员刘乃献连续14天指挥飞行,一日三餐都在工作台上吃;飞行观察员一天累计机上作业10多个小时,为前指及时提供火场信息和决策参考;飞行保障人员白天保障飞行,晚上维修保养设备,有时累得趴在机器盖子上就睡着了;后勤灶火从凌晨燃到深夜,炒菜、揉面……一天下来,每个人的胳膊都是肿的、腿是木的。
有位是靠有为赢来的。经过大火的洗礼,航空护林的力量得到检验,更凸显了锻造这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9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幸福航站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具备空中巡护、机(索)降灭火、吊桶洒水、空投空运、火场急救、空中管制、地面保障、移动航站、无人机应用平台等于一体的全功能航站。
科技创新,林海雄鹰努力施展更大作为
4月27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乘坐金昊通航公司的贝尔407直升机重访大火迹地。
蓝天下,小兴安岭林海一望无际,叶子还没有返绿,兴安落叶松与白桦混交形成一幅水墨丹青,4000多公顷红松母树林如同碧玉镶嵌其中。靠近大火迹地,9年的自然修复已经淡化了大火的痕迹,只有一片白桦站杆如同洁白的碑林,根部仍留有烧焦的黑色。
想要再靠近大火迹地,必须穿过一片塔头草甸。一簇簇塔头像一根根松软的“梅花桩”,踩上去很难站稳,稍不留神,就掉到下面的泥塘,这才理解了郝敬福所说的“寸步难行”。
沾河林业局隶属于黑龙江森工总局,施业区面积75万公顷,有沾河顶子和大平台两个国家重点火险区,是总局下属面积最大、火险程度最高的局。林区道路网密度仅每公顷1.04米,尤其是天然林禁伐后,过去的集材道也被植被覆盖了。
中国林科院森林消防研究室研究员、北航总站专家组组长舒立福说:“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尤其是发生在偏远林区的森林火灾,依靠地面力量扑救的难度很大,而且容易错过初始灭火的最佳时机,导致火场扩大。以‘4·27’大火为例,火行为以急进地表火为主,火焰高度在一二十米,火头蔓延速度达每分钟10米,人力靠前扑救既难且险。从长远来看,发展航空护林,特别是采用大型灭火飞机和运输机将是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的发展趋势。”
从事森林航空消防业务的通航公司也看到了这一趋势。金昊通航公司下月将引进空客A332投入航空护林作业。青岛、海直、飞龙等具备丰富护林经验的通航公司也在积极引进更多机型。
在现有机源条件下,航空护林怎样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北方航空护林总站的带领下,各航站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幸福航站在全国森林防火领域率先试验“人机车”一体化战法。利用直升机装载扑火队员的同时,吊挂全地形车辆,机降后,扑火队员可驾车继续行进,大大缩短了火场运兵的时间,还节省了扑火队员的体力。
——根河、幸福、伊春、海拉尔航站大力推进“站队一体化”建设,组建航空灭火特勤中队。特勤中队队员除进行常规灭火训练外,还接受索(滑)降、空中观察、开辟机降场等特种训练,打造了一支航空护林直接灭火尖兵。
——根河、幸福、塔河、敦化等航站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无人机在航空护林领域的不同应用模式。目前,幸福航站已基本完成无人机建设项目,共有无人机11架、移动平台系统2套,建设飞行控制中心1处、通信基站系统7套,开发无人机图像处理软件1套,初步实现了无人机120公里外图像和数据的实时传输,形成了有人机和无人机互补的监测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