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退耕还林典型材料—记陕西省潼关县代字营镇退耕还林花椒产业
索 引 号 20240604-120046-999 发布机构
公开目录 生态建设 发布日期 2017-07-11
名  称 退耕还林典型材料—记陕西省潼关县代字营镇退耕还林花椒产业

  代字营镇位于潼关县城东10公里处。东邻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西、南与太要镇交界,北与秦东镇接壤。因其土地现状酷似牛头,牛头塬因此而得名。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退耕地面积1.9万亩。辖18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万人。

  刚开始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不是很了解,有些老一辈的人甚至有抵触情绪,但是在县林业局、镇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大部分农户同意实施退耕还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代字营镇有1.2万余亩花椒,平均亩产100多千克,花椒价格每千克78元,就花椒这一项年收入9000多万。退耕户从原来的几百户到现在有4600余户。另从2016年6月全县招募公益岗位护林员60余名,每月工资300元,共同打造县域花椒产业。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代字营镇涌现出一批种植专业户,如坡头村的张岳亮种植花椒16亩。原来外出打工,没有技术累死累活挣的钱也不多,没有假期也不能常回家看老婆孩子,老婆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和双亲,很辛苦还要忙地里的活,听老婆说镇上的人跟着搞退耕还林种植花椒,张岳亮就有了回家的念头。回家以后,看到全镇的人都在搞花椒,他就毅然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开始种植花椒。刚开始对花椒的习性不是很了解,没有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办,打工辛苦挣的钱打了水漂,老婆也有些埋怨,心烦的他去镇上寻求帮助。之后在县林业技术人员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他的花椒开始慢慢种植起来。通过不懈的努力,3年后,花椒开始挂果,有了第一笔收入, 6年后花椒树达到高产期,收入得到了极大的增加,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东里村的张长安,开始他也想跟着镇上种植花椒,但家里的老人反对。认为种植花椒没有收益,在老人的劝说下,还是种植了传统的农作物小麦和玉米。干完农活没事做,就打打零散工,挣一些零花钱贴补家用生活比较拮据。一次他从镇里了解到中央下的文件,为了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不但提供苗木,栽植技术,还有退耕还林补助款。了解到这些他有些心动,再想想周围的群众都开始种植花椒。他就回家和家里人商量,得到家里人的同意,他十分的高兴。就试着栽植了2亩地,其它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前几年小麦和玉米收成都很好,花椒也有补贴款,家里能维持基本生活。几年后,花椒的效益慢慢体现出来,他就像扩大栽植花椒的面积,和家里人商量后,承包附近的地栽植花椒。到现在有20亩的花椒,每年有好几万的收入,生活条件改善了。他说:“自己享受了党的好政策,是退耕还林叫我脱贫致富”在村上也小有名气。现在代字营镇有花椒协会8个,有花椒初加工作坊5个。花椒成熟季节,满山遍野的花椒,花椒需要手工采摘。村上的男女老少都去采摘花椒,还有从别的地方雇佣的采摘工人。它带动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至于销售的问题,不用担心。山西、河南、四川等地的花椒大户跑来收购花椒,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农户感受到花椒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对花椒的爱护尤为关心。县上对退耕还林也大力支持,林业局每年组织花椒技术培训,让广大农户了解花椒生长习性、花椒栽植技术、花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请专家到代字营镇实地看情况,给农户一些关于看护花椒小窍门,使农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有的农户跑到杨凌等地去看人家的花椒发展情况,和当地的农户交流花椒相关信息,收获颇丰。经过改良品种后,现在都栽植的是大红袍花椒,味道好产量高。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代字营镇漫山遍野都栽植的花椒,远远望去,全是绿油油的花椒树,红灿灿的果实。退耕还林的实施,一方面增加群众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增加绿化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