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40604-122725-452 | 发布机构 | |||
公开目录 | 生态建设 | 发布日期 | 2016-08-05 | ||
名 称 | 云南省曲靖市退耕还林呈现叠加效益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 种 |
曲靖市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至目前共完成退耕还林148.1万亩,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得到培育,退耕农户收入增加,生物种类增多,广大群众爱林、造林、护林积极性大大提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叠加效益明显,与退耕还林前相比,森林面积净增146.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5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9.3个百分点。
市林业局局长朱开荣介绍,自2002年曲靖市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实施了二轮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特别显著,森林面积比退耕还林前净增146.55万亩,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及质量得到提高,森林覆盖率达45%,比退耕还林前增加9.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比退耕还林前增加1541万立方米,水土保持效果显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恶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多年少见的种类在各地频繁出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退耕还林经济效益明显,一方面是森林资源直接效益,实施退耕还林和巩固成果项目共216万亩,每年林木生长储备价值近30亿元、林业产值近10亿元。另一方面是政策兑现补助增收效益,全市共享受国家和省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03281.7万元,其中粮食补助78450.61万元,生活补助费6266.49万元,种苗补助费9300万元,省级粮食调运费补助9264.6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4.92万户、59.5万人,户均6922元。此外,部分退耕还林被划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通过生态效益补偿,退耕农户又获得国家和省级的补助。通过林下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同时,许多退耕农户依托退耕还林建设的林果基地办起了“农家乐”,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退耕还林社会效益突出,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规模型、经济型、效益型农业转变。各地按照“壮大林果业、发展草畜业、推进加工业、带动劳务业”思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林草、林果药、林草畜以及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产业配套等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的广泛宣传和工程的实施,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共识。另外,退耕还林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许多农村劳动力从长年劳作的坡耕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拓宽了山区群众增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