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拥“绿金”扶贫 享生态福利
索 引 号 20240604-123309-617 发布机构
公开目录 生态建设 发布日期 2016-06-05
名  称 拥“绿金”扶贫 享生态福利

 

  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实施绿色扶贫,引导农民通过利用山场资源、流转土地培育示范户等方式发展绿色产业。该县已初步形成“县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生态扶贫新格局。

  竹溪县在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战略中,立足山区特困县的实际和殷实的林业资源“家底”,放大资源优势,抢抓产业扶贫机遇,建设千亩牡丹、万亩银杏、十万亩核桃、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使农林业产业化基地规模进一步壮大。同时,他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新洲楠木寨、汇湾曾家寨等景区的带动下,以乡村游、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全县茶叶、核桃、药材、油茶、魔芋等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已达100万亩,林地面积420万亩,年均涉林经济总产值7.66亿元。贫困农民在生态产业链条上稳步增收脱贫,竹溪县实现了绿色扶贫和生态发展共赢。

  林下产业促致富

  竹溪县南部山区的丰溪镇平均海拔在1800米左右,距离县城100多公里,这里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昔日的穷山僻壤,如今却成了一座生态产业的“富矿”。丰溪镇丰溪村村支书刘定龙结合村上贫困户的实情,成立林下养蜂专业合作社,按照每名贫困户发展10桶蜂箱的规模,积极引导当地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林下蜂产业。同时,他把自己的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养蜂户,今年全村贫困户已发展蜂桶400多桶,预计每户平均将增收6000元以上。

  在实施产业扶贫发展布局中,丰溪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和鄂西北药谷等区域优势,带领广大贫困户,以“市场+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为基础,成立以梭椤、黄连、党参、猪苓、玄参、桔梗、冬花等林下药材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签订合同,有偿组织种苗、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保价回收产品。目前,丰溪已有年销售额过100万元的药材营销大户6家、经销户480多人,全镇以梭椤、猪苓等为主的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创新模式助发展

  竹溪县水坪镇在脱贫攻坚中,以“规划引导、特色发展、产业聚集、链条延伸”为发展思路,对无稳定产业的贫困对象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扶持农村贫困人口专项资金、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作用,创新奖扶措施,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以茶叶、核桃、中药材、蔬菜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鸡、养猪、养羊、养牛等为主的养殖业以及其它特色农业产业。同时,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推广电子商务,实行资源共享,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经营体系,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新发展种养大户173户,新建千亩以上的蜜桃、牡丹、银杏基地各一个,扶持组建林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5家,带动235户贫困户增产增收。

  竹溪蒋家堰镇莲花村农民彭寿高返乡创业,回家乡注册成立了竹溪锦源造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在家乡流转荒山坡地8000余亩,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统一规划栽植了紫薇、红豆杉、银杏、桂花、樱花、红叶石楠等苗木200多万株。据彭寿高介绍,此举解决了附近3000多名农户的就业问题。每人年收入都在8000元至3万之间,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320余万,广大农户靠出租土地和劳务来增加经济收入,享受到了生态“绿色福利”,从绿色产业链中收获了“真金白银”。在彭寿高的感召下,近两年来,竹溪县陆续涌现出近200个林业大户,吸纳了近2亿元的民营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发展中,带动脱贫户脱贫增收。

  生态旅游增福利

  竹溪县汇湾镇借助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先后建成了滨水田园湿地公园、“古贡茶园”生态茶园观光基地、贡茶文化广场、生态景观河堤、曾家寨3A级景区等。旅游的兴起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去年,贫困户潭友明结束了近十年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汇湾镇,在景区附近开办农家乐,旅游旺季每月经济纯收入达万余元。

  竹溪县按照“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景区”的建设思路,结合“绿满荆楚”行动,建设“百里绿廊”“百里景廊”“百里果廊”等精品旅游线路,全县已创建“生态家园”试点村17个、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6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18个、“宜居村庄”20个、3A级景区5个、星级农家乐280家。已成功举办采茶旅游节、百里景廊旅游文化节、旅游美食节,启动了楠木寨“楠木故里,水上新洲游”、中国茶叶之乡“朝秦暮楚,神奇竹溪”探秘游、“百里景廊生态游”、“竹房城镇带,美丽乡村游”等多条旅游线路,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竹溪美丽乡村游”已对外产生巨大的吸引力,38万竹溪人民共享绿色生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