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2023年第5号公告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徐江博 同志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
索 引 号 20231229-145827-663 发布机构 商洛市审计局
公开目录 审计结果公开 发布日期 2023-07-26
名  称 2023年第5号公告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徐江博 同志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经市委审计委员会批准,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22年11月17日至12月12日,对徐江博同志担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期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徐江博同志任职情况

徐江博同志于2016年4月任市发改委党组书记,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任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主持市发改委全面工作,徐江博同志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个人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等次,记三等功一次。2018年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荣获“全省营商环境先进个人”。

(二)单位基本情况

(1)人员编制情况

2019年机构改革后,“三定”方案明确市发改委 (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机关行政编制37名;2019年6月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机关行政编制划转市纪委2名,余35名;2021年7月市发改委所属行政单位市成本队整体划转到机关,增加行政编制3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名,编制总数为38名。

(2)内设机构情况

市发改委机关内设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科、固定资产投资科、财贸和外资科、区域经济科、农村经济科、基础能源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社会发展科、秦岭保护科、营商环境服务科、军民融合发展科、价格科、粮食和物资储备科、粮食和物资监管科、成本监测科(2021年7月新设)等16个职能科室。

(3)下属单位情况

市发改委下属共11个单位,除市项目管理中心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外,其余10个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县级单位4个,分别是市项目管理中心(市军民融合事务工作中心)、市秦岭生态保护局(市铁路建设协调服务办公室)、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市服务业发展中心(市信用征信中心)。副县级单位1个,即市节能监察中心。正科级单位6个,分别是市价格认证中心、市军粮供应管理中心、市粮油质量检验所、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粮食执法稽查支队。截至2021年8月,市直发改系统共有在编在岗人员124人;截至2022年10月,市直发改系统共有在编在岗人员131人。

(三)审计范围

本次重点对徐江博同志2016年6月—2021年8月担任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期间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期间就相关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

二、审计评价

徐江博同志任职期间市发改委被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全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市发改委于2016年、2017年及2021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优秀”。2017、2018年被市政府评为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徐江博同志能够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决策部署,落实中省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保护工作要求,积极采取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

近年来市发改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5年)》《商洛市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商洛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地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各县区和各部门职责分工,把每年4月20日确定为“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等11个国字号品牌,以及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

(二)落实秦岭保护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等5个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议事协调机构,健全秦岭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印发了《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商洛市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十五条措施》等,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责任考核体系。修编出台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8个市级专项规划和8个县(区)实施方案,“1+8+8”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成立了市、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和镇办环境保护所,建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平台,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目标责任制、环境质量月通报以及约谈曝光等工作机制。开展全市秦岭违建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小水电专项整治,累计排查整改“五乱”问题526个,拆除违规建筑8.53万㎡,没收21.98万㎡,拆除粘土砖厂91个,取缔违法砂厂227处,复土复绿99.72万㎡;整治小水电站101座,拆除81座、整改13座、退出7座。

(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能落实情况

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编制了《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建立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综合展示平台,制定了《评估指南》《碳汇计量方法》,启动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商洛)基地项目、生态银行、林业碳汇项目及大秦岭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有序扩大绿色能源发展规模。积极发展光伏、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发。推进“气化商洛”工程建设,建成5个LNG天然气储气调峰项目。完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目标,认定市级循环型工业园区11个、循环型示范企业62个、循环经济示范社区(村)177个。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编制了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四城联创”建设,城市供排水、雨污分流、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州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制定印发《“十三五”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商洛市“十三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实行节能工作季度报告制度、季度形势分析预警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实施节能减排项目411个,2016—201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分别较上年下降3.64%、3.8%、6.08%、4.64%。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较上年下降4.99%、3.94%、3.88%、3.81%、1.81%,完成累计下降17%目标。实施工业废水及尾矿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小流域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等8大类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项目,丹江、洛河、乾佑河等10条河流20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丹江出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2016—202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连续保持全省第一。

但本次审计也发现徐江博同志任职期间,市发改委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中予以改进。

综合上述情况,审计认为徐江博同志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责任情况为“较好”。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

1.节能减排年度指标任务未完成。  

2.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承接不到位。

(二)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能方面  

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不力。

(三)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方面 

1.生态环境项目专项资金计划下达不及时。

2.“十三五”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未如期完成。

(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秦岭保护工作仍有欠账,环保设施建设力度不足。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及审计建议                                            

对上述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出具了审计意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处理。

对“节能减排年度指标任务未完成”问题,责成市发改委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后顺利完成能耗控制目标任务;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承接不到位”问题,责成市发改委限期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于2023年2月底前完成其余三项职能承接,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顺利进行;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不力”问题,责成市发改委强化重点用能单位数据实时监测,督促相关企业限期整改,推进健全企业监测系统,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对“生态环境项目专项资金计划下达不及时”问题,责成市发改委严格依照规定时限下达专项资金投资计划,加大对项目的投后跟踪及进度督查;对“‘十三五’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未如期完成”问题,责成市发改委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对“秦岭保护工作仍有欠账,环保设施建设力度不足”问题,责成市发改委督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及镇办加快建设全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强化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审计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系列决策部署,确保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细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措施,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确保重点工作推进;三是切实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效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

五、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节能减排年度指标任务未完成”问题。市发改委一是建立了全市存量和“十四五”拟建重“两高”项目清单,对重点企业用电、用能情况定期调度、动态监管。二是积极推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印发《节能审查违规“两高”项目能效评价方案》,对全市12个节能审查违规“两高”项目开展能效评估。三是环保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开展中央预算内节能减排投资项目专项督查和省级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估,推动商洛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热电联产项目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四是推进清洁新能源快速发展,全市建成光伏电装机规模42.27万千瓦,组织申报全省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竞争性配置项目115万千瓦。抽水蓄能产业集群雏形已初步形成;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承接不到位”问题。市发改委按照“应进必进,平台之外无交易”的工作要求,在商洛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效的推进了政府集中采购、土地资源等交易事项的进场准备。截至2023年6月1日,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产权类、土地资源和矿业权出让及政府采购“四个必进”领域已全部实现进场交易;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不力”问题。市节能中心及时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到企业会诊,查找问题,现场解决。一是制定升级指南,指导卸载、安装、运行内外网主机程序,下载日上传能耗监测数据和月上传能耗在线监测数据模板,优化了系统。二是加强技术支撑,对升级系统出现的问题企业,邀请第三方实地检查和技术指导,加快系统升级和数据上传填报。三是加强督促监管,不定期通报各县区能耗监测数据上传情况排名,并将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评判依据。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全市综合排名稳步上升,在线监测数据接入率排名前二,上传率和升级率排名全省第一;对“生态环境项目专项资金计划下达不及时”问题。市发改委一是加强与省发改委的对接,及时掌握省上资金计划下达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二是严格按照《津陕对口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下达项目投资计划。三是督促各县(区)尽快将投资计划下达项目单位,督促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和津陕资金拨付使用进度,认真做好项目监督,定期做好项目调度,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取得实效,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效益;对“‘十三五’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未如期完成”问题。因镇安县、柞水县天然气管道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故未建成,正在积极协调中;除镇安县、柞水县外,其余5个县区县城天然气管网均已建成投用。根据本次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验收要求,创建期外持续实施的循环类项目,可以优选替换,上报项目已按照新的要求全部完成对接替换;对“秦岭保护工作仍有欠账,环保设施建设力度不足”问题。一是召开市政府协调会议,督促市区各涉城部门及建设单位提交管网建设工程资料,并由市城管局负责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中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商洛市中心城区管网建设问题专项整改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市区两级整改主体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整改工作格局。二是依据《商洛市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加快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等工作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