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丹凤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均高于年初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6%、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05%、全市第二。2025年,丹凤县拟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发展与安全、发展与保护,突出“六个坚持”,做到“六个加强”,实现“六个提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深度谋划项目。全年谋划储备项目不低于300个、总投资500亿元以上,争取中省各类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按照5A级景区标准系统规划设计鱼岭抽水蓄能电站,年内取得核准并开工建设,争取西合高铁、丹卢高速纳入国省规划。系统总结“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精心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二是精准招引项目。瞄准东部产业转移、西安低空经济、优质产品销售和代理,全年签约重点项目30个以上、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大力开展标准化厂房、标准地招商,年底前标准化厂房入住率达90%以上,标准地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户以上。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0%、外资实现零突破。三是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重点项目88个、年度总投资58.96亿元,二季度开工率80%以上,三季度全部开工,年底前纳规入统率达100%。加快食用菌精深加工示范园等在建项目进度,狠抓朝阳动力电池总装基地二期、年产2000吨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等年终和半年观摩项目建设。
二、千方百计延链条、育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抓好现有“两厂四庄”运营管理、新品研发和技改扩能,新建1000亩葡萄基地,建设紫泉山酒庄、归旅酒庄和山茱萸枸杞果酒生产项目,葡萄酒产能达到2.6万吨。精心办好第三届红酒文化交流会。增设线下专营门店、品牌形象店和线上旗舰店20家以上。启动丹凤红酒城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工业。抓好健康医药、现代材料、电子信息、低空经济、储能电池、绿色食品“六大板块”建设。制定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争创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县。抓好高新区提质增效,全年新增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以上、入园企业10家以上。三是巩固提升特色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8万亩。持续推动“菌药果畜”产业全链条升级,新发展食用菌4000万袋、中药材2万亩,核桃综合科管10万亩,猪牛羊和蛋鸡养殖分别稳定在29万头、2.3万头、5.3万只、80万只,培育提升示范养殖场70个。新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各4个。
三、多措并举挖潜能、树品牌,推动体旅康养融合
一是全力打造赛事品牌。争取承办2025年至2028年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全力办好国际航模冠军赛、全国草地拔河锦标赛、全运会女排青年组资格赛等高品质赛事,精心举办气排球、健步走等十大群众性体育赛事。抓好商洛国际文化体育产业园、县游泳馆提升改造和镇村健步走步道、体育公园建设。成立体育产业发展公司。二是持续推动康养旅游。加快武关古城保护开发、商山红莲康养产业园、商山云栖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开通北京—丹凤康养旅游专列3列以上。抓好15处已建成民宿运营。创建棣花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桃花谷创4A、鱼岭水寨创3A,抓好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棣花宋金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和花费分别增长12%以上。三是大力提振各类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银发经济,常态开展年货节、电商节、美食节等促销活动,打造公园经济、夜间经济、潮流集市等多元化消费场景。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以上。打造电商直播示范基地1个,孵化网站直播站100个,培育电商人才200人。
四、持之以恒补短板、提品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提升县城品质。持续深化城市十大更新行动,加快龙驹大街西延片区开发、丹凤大酒店、江滨体育公园、1+N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城建项目。系统推进“四好”建设,抓好丹悦府三期等商住房开发和刘家河移民安置小区建设,完成7.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深化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十大行动”和居民小区环境整治,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完成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建设,推行城市“大物管”市场化模式。二是抓好镇区建设。坚持“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加快功能提升、风貌管理、商业培育、业态注入和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农业强镇、工业重镇、康养小镇、文旅名镇、商贸大镇。抓好旭远物流产业园、亿豪商业综合体和县级物流共配中心建设。持续抓好312国道县城至棣花段及江南经济新干线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三是推动乡村振兴。抓好巩固衔接五年过渡期总体评估。完成户厕改造1500座以上,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创建省市“千万工程”示范村15个以上,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到15个。完成19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做好345国道丹凤段改建配合保障,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五、一以贯之抓改革、谋创新,增强发展动能活力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组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7家,新增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各1家,启动新雨丹公司上市计划。培育外贸出口企业4家,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000万元以上。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围绕184项改革举措,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实施一批“小切口”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和零基预算改革,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龙驹寨街道区划调整。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和对口协作。加强与意大利阿斯蒂市交流合作。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落实,推行营业执照与涉企经营许可“证照联审联办”新模式。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00户以上、“五上企业”15户以上。
六、坚定不移强整治、严保护,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一是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实施守护秦岭祖脉三年行动,深化“双查”“快查快处”机制,确保秦岭“五乱”问题动态清零。全面落实“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成营造林1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加强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二是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进丹江及小流域综合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建成投用。年底前完成锑浓度异常治理销号。加大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三是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三年行动,加快推进VEP核算和碳汇交易、绿色金融试点。抓好中广核、华能光伏项目和新瑞图建筑垃圾处理等循环利用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大与中国环科院深度对接,抓好EOD项目策划申报。
七、用情用力办实事、惠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促进就业创业。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加强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推动“丹凤厨工”国家级劳务品牌创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以上。二是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县职教中心扩建、第二幼儿园、第八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各学段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持续提升县医院、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竹林关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5月底搬迁到位,年底前完成新建江南医院主体工程。深挖丹凤文化内涵,抓好精品文艺作品创作,加强县文化艺术产业园管理运营。加快青峰水库、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三是健全保障体系。推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衔接并轨。建成县老年养护院,推动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规范化运营。解决县级公益性公墓公私联建联营问题,巩固墓地治理和殡葬改革成果。推动医养结合规范化建设和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创建省级以上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
八、毫不放松防风险、守底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防范化解风险。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加强融资平台管控,严防金融债务风险。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动态监管。加快存量用地、闲置厂房和商办用房盘活利用。加强国企监管、自然灾害、群体事件、网络舆情、大型活动等风险防范。二是维护公共安全。深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城镇燃气、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推行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发挥好“和为贵”调解室作用,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丹凤。(作者吴春亮系丹凤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