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气象事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5-04-29 08:55 来源:商洛日报 浏览次数: 作者:王一功 杨若阳

微风吹拂着秦岭大地,眼前绿意盎然,处处涌动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4月25日,2025年“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商洛站在柞水县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圆满落幕,这支由中央、省及地方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利用5天时间深入秦岭腹地,用各自的笔触与镜头记录着气象事业如何助力商洛高质量发展。

气象支撑 为产业保驾护航

位于商南县的秦岭茶乡旅游度假区,漫山遍野的茶树随风摇曳,茶农头戴遮阳帽、身背竹筐在茶园里忙碌着,眨眼之间一片片嫩绿的叶子便被收入筐中。

“秦岭茶乡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总投资3.7亿元,主要建设有万亩茶园、茶叶加工厂、茶乡驿站及帐篷民宿。”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怀青介绍,除了精制绿茶,研发白茶、黑茶和红茶等品种也有进展与收获,目前年产茶叶1100吨,产值2.16亿元。

商南县气象局为秦岭茶乡旅游度假区安装了气候康养监测显示屏,将气象要素、氧吧指数等数据通过大屏实时显示,游客可以直观感受到康养指数。此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也能够帮助茶农根据天气和气温变化有效抵抗冻害,降低恶劣天气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小木耳、大产业”是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对当地木耳产业的称赞。时隔5年,木耳种植智慧大棚里整齐的菌棒上黝黑的木耳依旧在肆意绽放,由气象部门安装的木耳气象智能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为木耳产业的茁壮发展保驾护航。

“木耳对于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很敏感,一旦这些数据不在正常范围内,木耳都会受到影响。多亏有了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和‘商洛木耳监测系统’软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和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天气对木耳产量的影响。”金米村木耳种植户赵琴说。

据了解,金米村的木耳产业规模达到600多万袋,可带动周边160多户村民投入木耳产业,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增收问题,让“小木耳”真正变成了“大产业”。

“商洛山美、水美,人更美,我们刚刚走过柞水金米村木耳产业基地,看到了许多农户在采摘、风干晾晒木耳,亲眼见到木耳产业发展的景象还是相当震撼的。”参观完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产业基地后,人民政协报记者付裕说。她表示,通过和产业基地负责人、农户的交流,感受到了“小木耳”变成“大产业”这个过程的艰辛,而气候监测对于木耳种植也至关重要,木耳种植大棚里遍布的各类气象监测系统与气象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

气象赋能 为文旅注入活力

生态是商洛最大的资源,商洛年平均气温12.9℃,夏季平均气温22℃,是气象指数上的“最舒适区”;森林覆盖率70%,年均空气优良天数340天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超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5倍以上,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温度促使商洛文旅融合不断发展。

“天竺山景区总面积约50.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073.98 米,森林覆盖率88%,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称号,景区内山峦叠翠,奇峰林立,有‘秦岭奇观’之美称。”山阳县天竺山景区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

近年来,天竺山景区创新发展气候康养经济,建设了负氧离子监测站、多要素气象观测站等,满足气象条件、负氧离子、紫外线等要素的综合监测,实现了全县旅游线路、景区智慧气象服务全覆盖。

“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深处秦岭腹地,生态环境优美,作为一个西北内陆城市,却山清水秀,很难得。”光明日报记者李雨轩表示,自己去过许多北方城市,觉得商洛与众不同,处处充满绿色与生机。谈到此次活动行程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采访点,她首先表达了对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喜爱,“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随处可见珍稀动植物,沿途的红豆杉和红腹锦鸡体现出生态环境的良好。不仅适合发掘气候生态资源,而且为气候康养提供了天然条件。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带家人朋友来,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推介商洛这张生态名片。”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在这里即使烈日当空,也感受不到一丝炎热。

走进秦岭牛背梁生态气候监测站,市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世发向采访团成员详细介绍监测站的观测项目及监测设备的功能和监测方式,“监测站是以卫星遥感为主、地面观测为辅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综合观测系统,主要有森林生态梯度观测、地面森林生态植被观测、地下土壤观测、地表径流观测等功能。”赵世发告诉记者,完善的气候监测系统,保障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气候的稳定。

气象科技 为发展筑牢底线

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位于柞水县的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是秦岭核心区域唯一的国家观象台,由中国气象局在2022年正式批复成立。”柞水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李甄甄向采访团逐一说明了观象台的设备安装情况,“这是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它就像个超级精准的‘光眼’,发射的激光能捕捉到空气中的灰尘、云雾甚至细菌这些微小颗粒的运动轨迹。”

据了解,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秦岭气候敏感带气候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秦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研究及秦岭生态碳汇精确计量与评估,为整个商洛乃至秦岭地区的发展提供气象观测数据的保障。

“通过这5天的采访,我切身感受到了商洛绿水青山的魅力。不论是天竺山的高耸险峻、雄伟连绵,还是牛背梁的奇山异石、飞湍急流,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气候生态与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方式。”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报社)业务科技处(总编室)处长张永说,在采访中,能切身体会到商洛市政府及气象部门针对气象赋能产业的有效举措落地落实,比如建立的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和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指挥调度平台,这些都是气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此外,秦岭作为中央水塔的重要战略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谈到对商洛气象赋能产业发展的未来展望时,张永告诉记者:“我希望把商洛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上做出的典型,比如柞水木耳、商南绿茶,向全国推广,让这些典型经验走出商洛、影响全国,更好地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