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穿透丹江薄雾,为这座山水之城镀上金边,商洛市各中小学校园里逐渐热闹起来。下课铃响后,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跳跃,青春的身影与远处青山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蓬勃向上的活力图景。
这正是商洛市积极落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的生动写照。在相关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市各中小学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增加体育课时、优化课间安排、丰富课间内容、动态课后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动力,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阳光大课间活力满校园
4月12日,记者走进镇安县第三小学,上午第二节课后,激昂的音乐准时响起,大课间活动正式开始。学生迅速有序地来到操场,整齐列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跑操。他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小小的身影在操场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仿佛是春天里最蓬勃的生机。
跑操结束后,轻松欢快的阳光体操音乐响起,同学们迅速变换队形,开始进行阳光体操。他们的动作规范标准,伸展、弯腰、踢腿、转身,一招一式都做得认真到位。
镇安县第三小学副校长周芳在校园里巡视着,看着孩子们快乐运动的场景,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介绍,学校将阳光体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构建了“晨间唤醒+课间放松+活力课堂+赛事历练+盛会展示”的体育育人体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4月23日,上午9时,清晨的阳光洒在丹凤县第五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每天上午的阳光大课间,是丹凤县第五小学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刻。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学生迅速集合,开始了活力四射的课间活动。
只见千余名师生组成的“蛇形跑”队伍如彩色波浪,在操场上蜿蜒前行。领队学生高举队旗,五彩帽随步伐起伏。跑步结束的哨声响起,舒缓的古筝曲中,“少儿八段锦”的招式缓缓展开。孩子们双手托天理三焦,马步扎稳似青松,一招一式间,太极的刚柔并济与武术的气韵生动自然流露。动静转换间,既锻炼了心肺功能,又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成为校园里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丹凤县第五小学校长马平富介绍,此前,为了增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学校将大课间集体课间操改为“蛇形跑”集体跑操,学生以班为单位列队慢跑,达到了每日1000米的跑步量,有效增强了学生体质。本学期,学校进一步探索创新,在跑操之后融入5分钟少儿八段锦,实现从动态到静态的身心调适,让课间活动更加科学、多元。
每天一节体育课解锁运动新花样
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教室里的孩子如小鸟般冲出教室,镇安县第三小学操场上瞬间热闹起来,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刑铭泽和伙伴兴致勃勃地打着乒乓球,他灵活地挥舞着球拍,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飞速跳动。
“自从学校实行课间休息15分钟后,我的校园生活变得格外有趣。虽说课时紧凑了些,但是学习效率却提高了。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课间和体育课了,我可以和同学们打排球、乒乓球,感觉写作业都更有劲头了!”刑铭泽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为了让孩子们在课间和体育课上玩出新花样,近期,我们在教学楼走廊、操场地面画了跳房子、迷宫、趣味跑道、汉语拼音、数字九宫格等色彩缤纷的游戏图案,把游戏与体育教学巧妙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一创新举措将校园空间转化为趣味盎然的‘游乐场’,让体育课和课间活动充满活力与笑声。”周芳笑着说。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部分老师和家长忧虑课间时间变长会影响课堂教学,担心孩子只顾着玩而忽略了学习。周芳介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专门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体育锻炼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学生在体育活动后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的积极变化。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对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求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丹凤县第五小学不仅仅是大课间这么热闹,在每天1节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上更是用尽心思。学校精心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增加体育课,一年级、二年级采取“4+1”模式,在原来4节体育课基础上增加1节传统体育游戏课;三至六年级采取“3+1+1”模式,在原来3节体育课基础上增加1节体能训练课和1节特色体育活动课。体育课教师也精心制订教学计划,设置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组织有序的教学过程。
多彩社团校内生活更丰富
除了日常课程与课间活动,社团活动和体育赛事也为我市中小学生的体育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纷纷成立了各类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训练和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各中小学还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校内联赛、校际交流赛、运动会等赛事接连不断。这些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切磋技艺的舞台,还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
商州区九年制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精心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舞蹈室里,社团成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科技社团的同学们专注地操作着机器人;书法教室里墨香四溢,学生挥毫泼墨。此外,各年级每两周一次的文体活动也深受欢迎,“拔河比赛”“两人三足”“接力赛跑”等项目,让孩子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收获快乐。
商州区九年制学校副校长王敏表示,今年全校共开设社团101个,其中小学62个、初中49个,周一、周三下午为小学社团活动时间,周二、周四下午为初中社团活动时间,关于体育的社团共有16个,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排球、乒乓球、武术、健身等等。这些社团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兴趣特长,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介绍,我市积极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十条措施,义务段学校增加体育课到每天1节、课间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每天安排一次30分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力促青少年养成终身锻炼、科学用眼护眼、合理作息等健康生活习惯。同时,不断强化体教融合、家校融合,让体育运动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形成良性互动的体育生态圈。